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上市 新车上市

汽车之家报价2020,汽车之家报价2030万

tamoadmin 2024-07-03 人已围观

简介1.16万也能买越野车,BJ40配2.0T与8AT,高配带2把锁2.吓退罗永浩,逼停自游家,坑惨威马,造车窗口期到底是什么3.李想预判未来:2024年进入“彻底”智能电动车时代4.特斯拉目标2030年年销售量达2000万在百万以上全尺寸SUV中,可以选择的余地还是比较稀少的,奔驰GLS、雷克萨斯LX570、英菲尼迪QX80、丰田兰德酷路泽、路虎揽胜运动版等是其中为数不多的选择,其中英菲尼迪QX80

1.16万也能买越野车,BJ40配2.0T与8AT,高配带2把锁

2.吓退罗永浩,逼停自游家,坑惨威马,造车窗口期到底是什么

3.李想预判未来:2024年进入“彻底”智能电动车时代

4.特斯拉目标2030年年销售量达2000万

汽车之家报价2020,汽车之家报价2030万

在百万以上全尺寸SUV中,可以选择的余地还是比较稀少的,奔驰GLS、雷克萨斯LX570、英菲尼迪QX80、丰田兰德酷路泽、路虎揽胜运动版等是其中为数不多的选择,其中英菲尼迪QX80的可见度最低,但这并不代表它的品质,从诞生之日至今已有二三十年的时间。

作为英菲尼迪家族中的旗舰SUV,英菲尼迪QX80的前脸设计还是很有辨识度的,设计风格与低一级的Q60很相似,采用LED光源,搭配更加精致的前进气格栅,使得新车的风格更加年轻运动。

英菲尼迪QX80在国内只有一款车,售价是113.8万,因此配置该有的都有了,所以没有太多车型选择,车身长度达到了5340mm,宽度也有2030mm,高度有1925mm,轴距是3075mm,属于全尺寸SUV,配备了22英寸轮圈,非常的豪气。

英菲尼迪QX80的车重有2.4吨,最小离地间隙为235mm,尾部设计很有厚重感,虽然是大型SUV,它并没有突出排气设计,此车虽然没有空气悬架,但是有高低调节功能。

内饰设计也是自成一派,与大型车的设计思路基本一致,中控台增加缝线装饰,辅以全新压纹的门内真皮包裹装饰,提升豪华氛围,但是整体的按键等布局都比较有美系车风格。

档把设计也非常的豪气,它搭载的是7AT变速箱,并非日产、英菲尼迪使用的CVT,CVT已经无法承受8缸的动力了。

QX80带有第二排座椅电加热功能、第三排座椅电动折叠、15扬声器Bose音响、三区恒温空调,做工方面还是比较细腻的。

对于这台车来说,V8发动机它的油耗水平自然不低,车主小心翼翼的驾驶还接近18L的水平,当然车主如果是放开一点的话,油耗肯定更高了,它的油箱只有一个,100L的容量确实有些不尽人意。

座椅只有七座布局,前后排都是双座,只有第三排空间是三座布局,座椅也秉承了日产一贯的特点——舒适,看厚度与用料就能感受出来,这也是很多车主综合考量之后选择它的原因。

第三排的座椅空间还是不错的,丝毫没有乘坐小马扎的感觉,车身尺寸5.3米也有很大帮助。

搭载了日产5.6L自然吸气V8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405马力,峰值扭矩为560牛·米,也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的,在国内属于妥妥的巨无霸水平。

这款车开在路上由于太过小众,所以丝毫不用担心撞衫,底盘足够扎实,而且坐姿特别的高,它的缺点咱也没开过,所以不敢妄加评论,喜欢的车友可以去试驾一下这款珍惜动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6万也能买越野车,BJ40配2.0T与8AT,高配带2把锁

近日,Oliver?Wyman收集了一些电动车和汽油车的生产成本数据,发现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比汽油车高出45%。

汽油车的生产成本包括:装配、底盘、电气和电子(E/E)架构、BiW(白车身)/外观、内饰、动力总成/传动系统以及发动机和辅助费用。而电动车除了动力系统/传动系统之外,别的部分基本是相同的。电动车没有发动机和油泵等辅助部件,但有E-drive和电池。

一辆紧凑型(C级)汽油车的制造总成本约为13900欧元。其中分为装配1600欧元,底盘1200欧元,BiW/外观1700欧元,E/E1800欧元,内饰2700欧元,动力系统/传动系统2000欧元,发动机和辅助3000欧元。以上这些部分加起来的总和是1.4万欧元左右。

电动汽车的装配(1500欧元)和动力系统/传动系统(700欧元)成本较低。内饰部分(2700欧元)费用时,两者差不多,底盘(1300欧元)、BiW/外饰(2100欧元)和E/E(2000欧元)方面的费用更高。E-drive增加了2000欧元的生产费用,电池组安装8000欧元是大头,光是把车组装起来就需要20200欧元的总费用。这比汽油车的13900欧元高出45%。

人们普遍认为,电池的价格达到100美元/千瓦时将使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具有竞争力,但Oliver?Wyman认为,到2030年电池价格将在85美元/kWh左右。即便如此,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也会高出9%。

根据Oliver?Wyman的数据,即使到2030年ICE汽车的价格提高到14600欧元,也会发生这种情况。这提升了5%,但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届时将达到16000欧元,也就是比2030年的汽油车多出9.58%(1400欧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吓退罗永浩,逼停自游家,坑惨威马,造车窗口期到底是什么

对于喜欢越野的消费者,一辆纯正的硬派越野SUV或许是毕生梦想,但车市中的大多数硬派越野SUV价格都不便宜,无论是大家最熟悉的奔驰大G、路虎卫士,还是丰田普拉多、JEEP牧马人,它们定价都算不上亲民,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都有些难以触及。但其实,除了这些知名度高、价格也高的硬派越野SUV之外,国内车市中还有一些知名度不那么大,但越野能力同样出众的SUV,比如说我们今天的主角——BJ40。

虽然相比起奔驰大G、牧马人等车型来说,?BJ40比较接地气一些,指导价比奔驰大G、牧马人定价低不少,价格区间为15.98万-26.99万,作为一款国内少有的硬派越野SUV,它的销量也还不错,今年10月销量达到2049辆。

外观上,2020款的BJ40在设计上保留硬派越野SUV的粗犷感,无论是前脸还是车身,都拥有较为明显轮廓感和方正的线条,所采用的前大灯也并非牧马人上复古的圆形灯组,而是采用类似于路虎的多矩形灯组设计,搭配上格栅内部5个平底U型的镀铬饰条,为前脸增添较高辨识度。

BJ40的侧身很像是一个方盒子,无论是三门版本还是五门版本,该车的车顶和后方车窗都采用熏黑饰条作为修饰,以此形成另类的双色车身,也为它增添几分粗犷感。同时,该车的轮眉向外凸起,不仅有种宽体的既视感,而且让离地间隙显得更高,搭配上尾部的式备胎,从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硬派越野SUV的既视感。

尺寸方面,2020款BJ40根据车型的不同,提供三种不同的尺寸,其中4座版本的三围是4350/1925/1865mm,轴距是2465mm;而5座标准版的三围是4630/1925/1871mm,轴距是2745mm;5座顶配版的三围则是4793/2030/1935mm,轴距同样为2745mm。

内饰方面,该车和奔驰大G设计相仿,同样在副驾驶前方提供横向扶手,出风口也是圆形,不过该车的空调出风口内部采用了")("造型,而非奔驰的涡扇式设计。2020款车型的中控台上方是标配的10英寸大屏,支持原厂互联/映射,可以语音操控。而在配置上,该车提供座椅电动调节、座椅加热、LED大灯、转向辅助灯、车内多色氛围灯、分区自动空调等配置。

至于动力,2020款BJ40提供2.0T和2.3T两款发动机,其中2.0T发动机匹配了8AT变速箱,最大功率为224马力,峰值扭矩为380牛米;2.3T则匹配了6AT变速箱,最大功率为231马力,峰值扭矩为345牛米。同时,该车采用了非承载式车身,并配备有分时四驱,高配车型上更是配备前桥、后桥差速锁,保证了它的越野能力。

总的来说,BJ40毫无疑问是一款纯正的硬派越野SUV,非承载式车身和差速锁的存在,让它拥有了更出色的通过性能,加上该车本身足够方正、个性的外观,使得它确实能吸引很多喜欢越野的消费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李想预判未来:2024年进入“彻底”智能电动车时代

撰文 / 温 莎

编辑 / 钱亚光

设计 / 赵昊然

再没有一个词汇让新造车的创始人们如此魂牵梦绕了。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据可查的文字史料显示,关于汽车行业窗口期的讨论,已经存在了至少6年时间。

在此过程中,造车的大门就像“狼来了”的故事,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窗口期”成为悬在每家新造车头顶上的达克摩斯之剑,领导们记在心里,挂在口上。

最新的一位领导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他在2023年2月22日再次重申华为不亲自造车时,难得正经了一回,“智能电动车的机会稍纵即逝,只有未来两三年是窗口期,华为必须抓住这段时间。”

余承东认为,“目前全球汽车行业在大洗牌,就像十几年前的手机行业一样。未来很多汽车企业会进行大兼并、大调整,可能会死一大批。”

这样的论调在汽车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窗口期”的引申含义,是Deadline,窗口关闭了,游戏就结束了,一切就都晚了。

这条死线,也曾吓退“圈外人”。2022年6月13日,在退网前的最后一次采访中,罗永浩毫不掩饰自己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欣赏,但基于现实思考,还是放弃了。

“我忙着还债的这三年,除了造车新势力那三家,很多超级重量级选手也都陆续进场了。我们综合估算了各种难度和时间窗口,觉得已经来不及了。”

罗永浩对Deadline的认知,大概和何小鹏相似。2021年12月,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接受一档访谈节目采访时表示,2024年是这一轮造车风口的最后窗口期,在这之后竞争会进入白热化。

2024年这个时间节点,在汽车行业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丁磊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新力量和传统力量的距离会越来越大,相应的窗口期会越来越宽。”

雷诺中国CEO,BeyonCa创始人苏伟铭同样认为,造车窗口还没有处于收紧阶段,他将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25-2030年,也就是高端及豪华电动车最佳市场窗口期。

“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68%,高端乘用车的渗透率将达到35.4%。新能源和豪华车的交界的细分市场,可以说是一片蓝海,随之带来是一个每年百万量级的市场。”苏伟铭表示。

企业的发展节奏,基于领导者对未来的发展预判,BeyonCa的首款产品将于2024年量产。

追根溯源,“窗口期”一词最早来源于医学领域,指病毒在感染人体后,通过对血液检查能够明确病毒标志物之前的这个时间段。但其实,就算在这段时间内查出了病毒,最终也是无法治愈的。

然而,在汽车行业,窗口期成为生产力,助力企业们保持了争分夺秒的姿态,和时间赛跑,勇敢追梦。

长江、万向、前途、拜腾、奇点……第一批造车新势力的倒下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2023年前后,汽车市场弥漫着一股风雨欲来的味道,自游家因为资质问题宣布暂缓造车,小米汽车的产品犹抱琵琶半遮面,威马汽车的IPO之路则一拖再拖,还没量产的集度汽车正在努力蹭着ChatGPT的热点。

资质、上市、产品、市场……传说中的智能电动新汽车的“窗口期”到底是软件还是硬件?新造车“最后的入场券”发完了吗?剩下的品牌们还赶得上吗?

传统车企的大象转身

成名要趁早,造车也要趁早。

2018年是造车新势力的交付年,在那前后,关于窗口期的讨论就不绝于耳。当时,科技、政策、资本和供应链的储备汇聚成强大势能,推动着传统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变革。新造车坚信“窗口期”是传统车企大象转身之前,要在他们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迅速站稳脚跟。

2017年,1月14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参加某论坛时分享了他对于汽车行业的思考,“2020年造车新势力的窗口期将关闭,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将进入这一领域。”

“如果我们能通过这三年实现品牌升级,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就不会是外资品牌的天下,一定是中国品牌的天下。电动车非常依赖本地服务,凡是依赖本地服务的产品,外资品牌是没有机会的。所以这三年品牌升级,我们一定要坚决,要坚定,要着眼长远,不要去考虑短期的蝇头小利。”

现在回过头来看,蔚来汽车还是抓住了这三年的窗口期。数据显示,蔚来2022年营收达到492.7亿元,同比增长36.3%,全年交付122486台,同比增长34%。

也有没抓住的。2018年3月,威马汽车创始人、CEO沈晖曾表示,“2020年-2021年传统汽车企业由于执行滞后,是留给造车新势力最好的窗口期。”彼时,首款量产车EX5的试装车刚于温州工厂下线,威马汽车正准备大展拳脚,还没想过要“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

“窗口期设定的理由是,传统汽车企业既有钱又有人,他们目前只是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智能电动汽车研发生产体系,没有推出相关的产品, 在执行层面上不如互联网企业快。一旦等他们回过神来推出产品,新造车公司就将面临严重的竞争压力,”

在那时的造车新势力们看来,他们的对手是正值壮年的合资企业。一旦这些背靠大树的品牌们吃完了燃油车最后的市场红利,开始全速新能源转型,就会异常强大,新能源汽车的大决战才真正拉开帷幕。

现实真的如此吗?已经2023年了,这个问题已经有答案了。

2月9日,广汽丰田宣布旗下bZ4X“厂家直降3万元限时购”活动,一时刷爆朋友圈。此次优惠之后,原本19.98万元入门的纯电中型SUV,起步价进入16万元区间。

广汽丰田打响了合资纯电市场降价的第一枪,走自己的路,也将一汽丰田逼上绝路。

2月16日晚,一汽丰田经销商bZ4X的限时优惠海报震惊了汽车圈,海报上清晰显示一汽丰田bZ4X优惠6万元,并附送置换补贴、增购补贴等优惠政策。一汽丰田直接在广丰的优惠上翻倍,将bZ4X的起售价拉到了13.98万元起,顶配也才22万元出头。

紧接着,东风日产也坐不住了,旗下首款纯电动SUV艾睿雅ARIYA加入价格战,在政企补贴叠加下,全系限时优惠6万元。这台车原本售价为28.54万-34.28万元的产品,瞬间变为22万元起步。

日系品牌集体大放血的背后,是合资品牌的困境。2022年,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3%。这样的水平,用网络流行语说,就是在打酱油。人们都听过潮水褪去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但却没有猜中裸泳的人。

产品

风头正劲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也曾回答过关于造车窗口期的问题。

2018年8月19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采访了王传福,后者在这场潘谈会中表示,新能源造车窗口期越来越短,新势力的路很艰难。

“一个车的产品周期是很漫长的,一个全新的平台开发至少要4年,车上有差不多1万个零部件,一个门的模具有30吨重,加工中心加工出来需要5-6个月,改一次又要5-6个月,整个周期相比很长。”

王传福认为,市场机会很少,可能最多就一次,如果这一次的产品周期、产品窗口没抓住,可能就会死掉。由于产品周期很长,投资者也不会给你太多的时间去等待。

无独有偶,2020年,理想汽车CEO李想也曾说过,任何一家新科技企业想要进入智能车领域,从组建团队到市场调研,到立项,到正式研发、到实验、到生产、到工厂制造再到交付,要想做出一款比较好的产品,比较理性地看需要3年时间。

他还补充,这样的研发时间之后还要加上1年的市场验证,基本上4年就过去了。

也许对小米汽车而言,窗口期是产品。小米造车的进度条和李想的时间表很吻合。2021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官宣造车,同年,整车工厂在北京经开区开始动工。

为了追赶失去的时光,雷军曾表示,2022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共计投入超30亿元,研发团队超2300人。小米汽车初创阶段的投入,是其他汽车厂商的3倍。

进入2023年,小米汽车再次提速。2月底,小米2023春季全球校园招聘中,补招50余个小米汽车岗位。

同时,小米汽车也开启公开社会招聘和内推,加速招募汽车人才加入。

从这一次的招聘岗位来看,小米汽车的人员招募不仅涉及研发,还拓展到生产、销售、品牌等各个领域。

2022年9月8日,已经把二分之一时间花在汽车上的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比小米提前10多年进入电动汽车行业。“有些人认为我们已经错过了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窗口期,但我不同意。比赛才刚刚开始,我认为小米有很多机会。”

雷军说这段话用的是英语,但“window”依旧精准的表达了窗口期的含义。赶上了窗口期的小米十分自信,其目标是“争取15年-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

资金

2019年4月,李想曾表示,“造车新势力的融资窗口期剩余时间不会超过一年,一年之内会有大批企业淘汰出局,90%的投资人会损失惨重。因为走在前面的几家车企都没赚到钱,后面资金获取的难度将会更大。”

李想表示:资金窗口期只有一年,我们只有一次试错的机会。而纵观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是理想,包括蔚来、小鹏、威马在内的所有新造车势力,都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窗口期可能转瞬即逝。

以“抠厂”为名的理想,最先考虑到了钱。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证明,资本寒冬确实很快到来了。

有媒体统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整车车企融资超40笔,融资总金额超800亿元。2021年,共发生239笔融资,披露融资总金额达3639亿元。对比可见,一级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投资热情在快速消退。

更加重要的是,上市变得越来遇难。2022年9月29日,零跑汽车正式在港上市,上市首日开盘价41港元/股,是继小鹏、理想、蔚来之后第四家登陆港股的造车新势力。

几家欢喜几家愁,那时的威马汽车一定是十分羡慕的。自2015年成立以来累计完成11轮融资,2020年完成了号称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单轮100亿人民币融资,威马汽车公布额度的融资规模累计达到350亿元,融资能力毋庸置疑。

然而,从最初寻求海外上市,到申请科创板IPO,再到去年5月向港交所递表,威马已经多次碰壁。没能上岸的威马,接连遭遇资金压力,已有崩盘先兆。

近日,有关威马的坏消息一件接着一件,先后被爆出降、全员停薪留职、欠薪搬离总部等各种传闻,更有威马员工在线讨薪。与之伴随的是经销商关店、零部件断供,以及车辆产品等各种问题。

对威马来说,窗口期是上市融资,过了机会就没了。

对于现在的威马而言,似乎只有上市这一条路了,如果不能上市融资,威马只能借新债还旧债。为了自救,威马迅速启动借壳上市。今年1月,威马与香港上市公司Apollo出行达成协议,要用反向收购的方式,将威马打包进上市公司体系里,曲线救国。

按照理想的方式,威马获得了Apollo出行的“壳”,有资格在资本市场发行股份融资。Apollo出行公告称,拟额外向不少于6名对象定向增发股份,募集资金净额约为35.26亿港元,其中有大约7亿港元用来给威马还债。

然而,有了钱就能解决威马的问题吗?

资质

2023年一开年,人们惊觉,新造车的窗口期也许早就关上了。

2018年,李一男创办牛创新能源,2022年10月8日,首款自游家NV亮相。谁也没想到的是,高调发布新车仅过60天,自游家就发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特斯拉目标2030年年销售量达2000万

在理想汽车2023春季媒体沟通会上,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对着仅仅5页PPT的内容脱稿演讲了整整105分钟,文稿整理出来超过了2万字。

那李想讲了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他带领理想汽车在完成了“从0到1”这个过程之后,把这家公司将如何再“从1到10”这个阶段的发展思考结果、做了哪些判断,以及背后的为什么、面临什么挑战、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做了很全面细致的输出。

关于这场演讲的全文,已经有很多媒体进行了发布,而驾仕派则是将李想本人对理想汽车未来的预判、对行业的预判提炼出来,从李想的角度来看下一个五年、十年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逻辑。

一、增程的故事要讲到2030年

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为什么说理想汽车现在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而迈向“从1到10”的阶段?

这个并不是李想随口说说,或者是他“觉得”到了这个阶段,而是有财务数据的支持。

理想汽车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中显示,“理想汽车第四季度的经营利润(扣除股权激励)超5亿元,达到5.687亿元,经营利润率为3.2%。此外,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653亿元,季度自由现金流为32.6亿元,正向财务数据标志着企业已经逐步开始从初创阶段向更大规模转变。”

换句话说,在去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开始赚钱了——赚了2.65亿元,实现了卖车的自我造血,而不再仅仅是用融资来的钱。

“从0到1的时候,其实是要验证自己的生存能力,从1到10是把你验证完的东西发扬光大。”李想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

既然理想汽车已经验证了自己的成功方法,下一步就是如何扩大规模。

李想回溯最初2016年在做理想ONE立项的时候,就提出他们所有的挑战就两个,第一个挑战是充电难的问题,第二个挑战就是电池成本高。

“我指的充电难是替代燃油车的标准来开展充电,因为我们消费者没有任何义务,当我买一辆电动车以后,用户整个的体验、行使半径,效率是比燃油车下降的。所以,我们思考从完全替代燃油车的角度来看充电挑战。”李想解释说,同时因为电池是有核心贵金属的大宗商品组成,所以电动车卖得越好,比如说去年下半年开始更强的爆发性增长,就会变得越来越贵。

当时他和团队思考了三条路径:换电、增程和10分钟充够使用里程的“快充计划”。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讨论和排除之后,理想ONE选择了增程,“增程可以用更少的电池也可以把车重控制下来,还能够解决长途出行充电的问题,跟我们SUV更相符。”

其实李想已经不用再复述增程的市场前景,因为销量已经证明了用户的选择。

理想ONE成为月销过万的爆款,也就是让理想汽车完成“从0到1”的生存阶段,而现在迅速铺开的L9、L8、L7三款车型则是理想汽车把已经验证的成功发扬光大的过程。

按照理想汽车的说法,对于2023年第一季度展望再次给出指引新高,预计实现交付量52,000至55,000辆,同比增长.0%至73.4%。

“往后看的2030年,我们仍然会坚持两条路线同时往前走,然后把增程效率做得更高,做得更好。另外一方面在整个高压纯电上做得更好,根据用户自己的需求提供两种选择。”

二、高压纯电和800V超充的新故事

“在过去的从0到1的阶段,增程帮我们站住了脚,让我们获得了一个可观的收入。”李想说,“这样的收入规模和收入的增长速度,能够支撑我们接下来全力以赴的去做好纯电。”

从2023年开始,理想汽车将开启一个新的领域,也将是一场新的攻坚战:高压纯电。

和外界的看法不一样,李想在思考纯电这件事情上并没有把纯电和增程对立起来,而是作为一个核心技术路线去认真洞察。

“无论是我们做的增程电动,还是做的高压纯电,其实第一个核心目都是解决充电的问题,当我们使用4C电池的时候可以做到10分钟充电400公里,当我们使用2C电池的时候可以做到20分钟充电400公里。”

李想认为纯电路线有两个核心问题:

1、充电桩的赚钱原理就像饭店,追求的是翻桌率,每天要做到六七单就可以收支平衡,但现在一般只有两到三单;

2、用户等待充电的时间成本太高,也造成了充电桩利用率低的问题,如果缩短到10分钟就能充一个足够使用的里程,那用户体验就基本上跟燃油车一致了。

“要想做到这件事情,其实有两个核心要素,第一个核心是必须用高压平台,用高压平台才能做到这样的充电速度。同时,高压平台第二个好处就是当我们使用碳化硅配合高压平台以后,再配合比较好的风阻系数,电池成本可以大幅的下降,效率可以显著的提升。”

按照李想的说法,现在销售最好的一款纯电中大型SUV大概是有100度电,做到600公里续航里程,但其实理想用800伏的高压平台配合更好的风阻系数以及碳化硅和整体效率的优化,大概用80度电就可以做到同样的续航里程,而车辆也会更轻,又因为车更轻了以后就可以减少铝的使用,单车成本下降大概在3到4万块钱。

“大家到时候可以看到我们推出的800V高压平台电动车,因为4C还有一定的选择性,大概可以做到跟增程相同的价格,这可能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因为今天大家都认为800V碳化硅会带来一个更贵的价格,其实不是,它可以节省非常多的成本。”

据李想透露,理想汽车在纯电平台上也会有一些像碳化硅功能模块、三合一电机这样的自研技术。目前实测的结果就是:跟同样的400V的主流IGBT相同驱动方式的产品相比,理想的纯电动车大概可以节省15%的电池电量。

换句话说,在今年年底推出的理想首款纯电车型,在有着和理想L9同样尺寸、配置的前提下,可能价格也是相同的。

关于随着高压纯电产品推出来的高功率快充站如何来铺设的问题,李想也已经做了思考。

“我们认为如果我们要推出电动车,充电桩对我们而言它是产品,不是服务,充电桩是产品本身。如果我们提供4C,但是没有4C的完善充电网络,那其实就相当于我们买了一部4G手机,但还仅有2G网络,所以我们认为它属于产品本身的事情,大家完全不用担心我们铺设充电桩的速度和决心,因为背后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贵。”

李想现场做了一个测算:一个高速公路上的超充站能拉到的大概是0千伏安到800千伏安的电量;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库电容量,由于普遍会做3+1的站——1个480千瓦充电桩配合3个250千瓦充电桩;如果到2025年一共建设3000个超充站,总共花费是100亿元,但是还可以分摊5年,而理想则是一个年收入千亿规模的企业。

“其实成本比大家想象的低得多,比建一个工厂便宜多了。”李想很坦然。

那到底理想汽车又准备如何规划高压充电网络呢?李想提出了不同场景的解决逻辑——家里用慢充,城市用快充,高速用超充。所以理想汽车认为在城市里建超充比较好的方式,其实是建在加油站的附近,比如在环线上建,哪里有加油站,哪里就应该建超充,还有就是高速沿线覆盖。

“而且我们建的超充也会给其他品牌的800伏车型共享,保证每个其他友商的车也能跑到很高的效率上。长期来说我们认为,以正常的收费价格而言,超充体系跑顺了以后,肯定是不赔钱的,至于赚多少钱还是看自己的运营本事了,但至少不赔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某种程度上,他的这番回答也是对之前蔚来方面提出的“希望友商也要多建充电桩”的回应。

三、All in AI才是重头戏

ChatGPT,无疑是现在整个行业最热的词汇。但是对于汽车行业来说,ChatGPT和DALL-E背后的大型语言模型与预训练模型,所带来的颠覆性却依然没有被传统车企所重视——甚至说“察觉”。这些传统车企还是在大而化之的使用AI、超算的营销词汇,却并没有真正在人工智能上大幅投入。

然而在理想汽车这次的沟通会上,人工智能已经被拔高到企业愿景的层面:“2030年,(理想汽车)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以至于至少有接近万字的演讲内容是围绕“科技:智能电动车的人工智能革命”这一主题来展开的。

“很多人说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比较小心翼翼,但其实我们是长期在这方面做深入的感知,确定这条路线可行以后,我们就会All-in来做。我们真正对核心的智能驾驶的自研投入,是从特斯拉把大概的逻辑模型跑通以后,才开始正式投入的。”李想的这番话可以说是给理想汽车今后7年的投入方向写下了注解。

李想所提及的“特斯拉逻辑模型”,其实就是以特斯拉在自动驾驶算法高级总监Andrej Karpathy带领下推出的FSD,开始用影子学习、大模型训练这类技术摆脱原有的“辅助驾驶白盒子”模式,让机器自学习。

“什么时候智能电动车才真正智能?终端不算智能,终端只是延续了手机的功能,为什么延续手机功能?因为安卓构建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态,消费者不是为了用安卓,而是为了用安卓背后的生态,因为里面有地图的生态、影音的生态、大量应用软件开发者的生态。但是我觉得真正属于智能电动车的变革时代要从真正2.0能跑动开始。”

“我自己做了一个预测,我认为这个时间点,尤其是对于中高端车,会出现在2024年。真正的基于大模型,基于BEV技术(Birds Eye View)实现的城市NOA…… 一个是城市里面60%以上甚至80%以上的车交给这个功能来开,而且安全性也没问题,除非别人违章。哪怕出现肇事,大概率也都是小的刮蹭。这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变化,正如消费者买了一幢20-30层的楼房一样,有电梯没电梯是根本差别。”

这两段话,应该是李想在这次沟通会上给出的最重要的内容和观点。他认为,2024年以后,至少中高端车,如果不能提供城市NOA就会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了——彻底进入智能电动车时代,否则永远只能卖非智能的电动车。

由此他延伸出的两个判断是:

1、使用Orin计算平台的这些企业,基本上都会在今年四季度的时候交付最早用于测试的NOA(基于大模型的)。他个人认为到今年年底,大部分头部企业能够做到2021年年底特斯拉的水平,到2024年的时候,大家普遍能做到2022年底2023年初特斯拉在北美的水平。

2、理想汽车不会提供基于原来的方式做出的城市NOA,不会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标定,理想提供城市NOA的时候,就会提供这种基于大模型的全部城市覆盖的NOA功能。

这也对应了理想方面之前的信息:计划在第四季度,理想AD Max开放城市NOA的早鸟用户内测。

而关于在AI的投入方面,理想汽车没有进一步披露。但是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理想汽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季度研发投入20.7亿元、全年研发投入67.8亿元;2022年全年研发投入翻倍,同比增长106.3%,全年费用占比15.0%……

换一个角度看,按照李想表示的千亿规模、10%以上的研发占比,那么之后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可以达到百亿元级别。这一水平相当于联想、滴滴这些互联网公司在2021年的研发投入水平,而再往上则是小米的130多亿元研发投入。

四、关于市场的预测

在沟通会上,除了关于技术路线和企业愿景方面的全面阐述,李想和高管团队也针对当前的市场竞争态势做了广泛的沟通,虽然内容有限,但也对认知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有很大的帮助。

1、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将承压。

李想坦承一季度市场很困难。困难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12月份透支了今年的销量,第二个是行业里面的两个头部企业打价格战,这就影响了整个车市的发展。并且李想认为今年全年整个市场都会承压,无论是新能源市场还是整个乘用车市场。

好在理想汽车是比较幸运的,一是第二代产品的竞争力比较强、在同价位的产品力领先比较多;还有就是理想L系列受益于特斯拉降价——特斯拉主动让开了30万元价位——就拉动了很多新的用户进场。

“这是我们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也是一个幸运的地方,但我认为不会一直幸运下去,还是得做好各种准备。”李想本人说。

2、理想汽车在今年会进入一个“开始关注市场份额”的阶段。

理想汽车CFO李铁就认为,如果商业、供应链和组织能力更强,以理想L系列现在的产品力、产品给用户带来的用户价值,其实应该可以有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承压的状态下,当全球出货量下降的时候,就是头部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时候。”李铁说,“(理想)在去年30到50万级SUV市场拿到差不多9%的市场份额。接下来我们想拿到20%,20%是什么概念?就是Leading Brand。”他所指的Leading Brand就是市场的前三名的位置。

3、毛利率达到20%才是健康的。

“你要想成为一个留在牌桌上的汽车企业,基本上你要有几千亿的收入,你要想成为世界头部的企业,基本上是要有上万亿收入的。那么这样的收入规模怎么来经营?这就变得很关键了,不能永远靠融资……当车最难卖的时候,比如遇到经济危机,车最难卖、融资也根本融不到的时候。”李想很清晰的解释了毛利率对于汽车公司的重要性。

作为智能电动车企业,理想方面认为一个健康的门槛是20个点毛利率,研发投入基本上在10个点以上,销售管理费用做得非常好也要7到8个点,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还有资本的投入,比如建工厂。而他们观察到,目前除了理想,还有特斯拉是超过20个点,比亚迪加上经销商的费用也是超过20个点,这是比较健康的。

“否则怎么投研发。不能说资本市场好的时候投研发,资本市场不好就收缩研发,汽车不是这样的,汽车做任何计划都应该是五年以上的周期,所以毛利率是这里面的关键点。当然,毛利率越高企业经营难度越大,毛利率越低越容易,负毛利率相当于送钱,是最容易的。”李想补充说。

4、想抢夺BBA用户就要保证大概10%-15%的量是现车。

这个逻辑有点反认知,因为之前都认为新势力是采用订单制,先订车后交付。但现在市场上也能够看到理想汽车有了一部分现车,是不是意味着理想的订单厚度不够了?

对此,李想专门做了解释:现车其实从2022年就开始就有了,原因是理想方面发现,打入40-50万元市场,以及在30-40万元区间提供两款车的时候,他们会抢BBA的存量市场,这是一种零和博弈。这时候用户买BBA,几乎这个价位百分之百有现车,而有相当一部分用户群来的时候就是要买现车的。

所以理想汽车从去年就开始,保证大概10%-15%的量是现车,这些用户没有那么在意非得要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配置,而是更希望马上就能把车开回家,“当然现车并不是直接放到门店,而是放到“省级大区”,每个大区根据用户的需求,配一定的现车”。

李铁对此也做了补充,如果想实现20%的量是现车,整体上来讲就需要管理运营重心下沉,以省为单位管理所有城市,因为省跟省之间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配现车的决定权就给到“省级大区”。

理想方面发现,越往一线城市,就越会发现有店长抱怨说,他每天会流失很多客户——他们就是走进来问有没有现车,没有就走了。“你不能挑战大家的常识,虽然你跟他说特斯拉也是这样,但反正就是有一些人进来就走了,所以我们就开放(现车销售)这个权利给他们。”

文|刘学晓

图|网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驾仕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特斯拉目标2030年年销售量达2000万

 特斯拉目标2030年年销售量达2000万,斯拉目前共有6家工厂,其中4家是整车制造,分别位于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得州奥斯汀、上海临港以及德国柏林。特斯拉目标2030年年销售量达2000万。

 特斯拉目标2030年年销售量达2000万1

 5月6日,特斯拉发布了2021年影响力报告。报告指出,特斯拉的目标是加快推动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过渡,到2030年,特斯拉的目标是每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汽车,并部署1500GWh的储能。作为参考,特斯拉2021全年销量为94万辆,部署了4GWh的储能。

 特斯拉汽车

 智车派了解到,如果特斯拉通过持续的增长速度来实现这一里程碑式的车辆交付,到2030年,特斯拉的车队总数将超过数千万辆,每辆车每年可以减少数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回顾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第一季度生产汽车305407辆,同比增长69%;交付汽车310048辆,同比增长68%。与此同时,特斯拉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187.56亿美元,较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长81%,高于市场预期为179.2亿美元。并且,马斯克在此前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特斯拉应该能够在2022年生产150万辆汽车。

 在运营方面,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的生产交付工作已于2022年3月正式启动,得州超级工厂的生产交付工作已于2022年4月正式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消息称,特斯拉在上海将进行的是扩产而非建设第二工厂。据悉,此前特斯拉在写给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感谢信中提出,特斯拉将在上海超级工厂附近建设一个新厂区,此前规划提升45万辆汽车年产能的任务将由新厂区承担。

 特斯拉目标2030年年销售量达2000万2

 特斯拉在上海临港扩建工厂的消息最早在2021年3月1日传出。

 那一天的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官网挂出一则土地出让公告,位置在上海自贸区临港重装产业区,靠近特斯拉工厂,总面积为46.14万平方米,准入产业类型为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据说,这块地将用于特斯拉现有工厂的扩建。

 5月3日,外媒报道特斯拉在写给上海市相关政府的一封感谢信中提及了新建工厂事宜,但目前为止,特斯拉官方并未确认这是扩建还是新建工厂。

 特斯拉目前共有6家工厂,其中4家是整车制造,分别位于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得州奥斯汀、上海临港以及德国柏林。另外两家则是生产电池和能源设备的工厂,前者在内华达州,后者在纽约。

 从面积上来说,得州奥斯汀工厂是最大的,超过10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上海工厂的10倍以上;第二大工厂是柏林,共300万平方米;第三是加州弗里蒙特工厂,这是特斯拉最早的工厂,面积为150万平方米;最小的是我们的上海工厂,86万平方米。

 从出车的节奏和速度上来说,目前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和上海工厂不相上下,平均45秒就有一辆Model Y下线。

 2021年,弗里蒙特工厂每周生产了8550辆车型,全年共交付44.46万辆车型,上海工厂每周生产超过10000辆,全年共交付48.41万辆,这两个工厂相加几乎供给了去年整个特斯拉市场。但随着柏林工厂和奥斯汀工厂今年的相继开业,未来整个局面将有所不同。

 虽然产量爬坡需要时间,但柏林工厂第一阶段的量产目标是70万辆,而得州设立的Model Y单一车型的目标就直飙到100万辆。未来,这两个工厂的潜力释放后,实际产能将大大提升。

 特斯拉的目标是每年销量增长50%,到2030年总销量达到2000万辆。2021年特斯拉销量为93.6万辆,按50%计算,今年目标将接近150万辆。而这4家工厂中,柏林和奥斯汀仍处爬坡状态,要在余下的7个月内实现既定目标并不那么容易,今年的重担仍可能落在弗里蒙特和上海工厂。

 马斯克在2021年10月9日柏林工厂的开放日上说,设计样车容易,实际到量产阶段时,要实现目标产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4家工厂,虽然建的时间有先后顺序,但在技术的先进性上,很难比出谁高谁低。每家工厂都依据了各自工厂的情况以及所生产车型,在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这传统的四大工艺上有所优化,在每个环节均采用了多层设计,有效利用了厂房的垂直空间,使用升降机、输送带等自动化物流,充分利用土地的使用效率。

 传统汽车工厂以人为核心建立和组织生产线,机器仅接管其中一部分适合的工作,而特斯拉是以机器为核心,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是它所有工厂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4家整车厂都配置了一体式压铸机,而配置的数量则根据不同的产能目标而定。一体式压铸机节省了某些零部件的单独冲压和焊接过程和时间,但后续可能会给用户带来高昂的维修费,这是新技术带来的一种负面效益。

 从某种意义上说,特斯拉工厂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在以技术进步为主导力量的背景下,特斯拉工厂的规模和效率成为了最佳范式,马斯克(Elon Musk)本人也因此成为当下行业的偶像级人物。

 特斯拉目标2030年年销售量达2000万3

 5月6日,特斯拉发布的2021年影响力报告显示,到2030年,特斯拉的目标是实现每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汽车。机构指出,特斯拉不仅是业内率先实现连续盈利的新能源车企,而且正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先发优势。通过涨价策略和成本控制,特斯拉不断刷新行业天花板,其市场份额的提升也将带动全产业链的发展。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5月6日收盘,特斯拉报收865.65美元/股,下跌0.87%,总市值为8968.22亿美元。

  2030年实现电动汽车年销量2000万辆

 报告指出,特斯拉的'目标是加快推动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过渡。到2030年,特斯拉的目标是每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汽车,较2021年年销量94万辆,翻20倍;储能方面,特斯拉计划部署1500GWh,较2021年的4GWh ,翻370多倍。

 特斯拉表示,如果能够通过持续的增长速度实现这一里程碑式的车辆交付,到2030年,特斯拉的车队总数将超过数千万辆,每辆车每年可以减少数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特斯拉的千万年销量目标基于其高发展增速。2022年一季报显示,特斯拉总营收同比增长81%至187.56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77.8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58%至33.18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21.56亿美元;汽车销售毛利率更达到32.9%,远超汽车行业平均水平。

 交付量方面,2022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电动车交付量达310048辆,产量达305407辆,去年同期的交付量和产量分别为184800辆和180338辆。其中,一季度,特斯拉共售出295324辆Model 3和Model Y电动车,同时交付了14724辆Model S和Model X。新款Model S和Model X在北美率先迎来热销。

 特斯拉称,第一季度总营收的增长得益于车辆交付量增长、单车平均售价上涨,以及业务其他部分的增长。2022年公司可以生产150万辆汽车,产量有望实现60%的增长。

  进一步扩大产能

 要实现2000万辆年销量的目标,特斯拉需要强大的产能支撑。“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需求有限,而是产能有限”。马斯克在电话会上说。

 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超级工厂车辆交付量占特斯拉2021年全球交付量的51.7%。近日,特斯拉也明确了上海工厂扩产计划。新工厂预计将生产Model 3和Model Y车型,年产能预计为45万辆。新工厂完成扩建后,将助力特斯拉将上海工厂的总产能提升至每年100万辆,成为特斯拉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

 此外,近期,特斯拉连续喜提两座超级工厂。3月22日,特斯拉德国柏林超级工厂投产,并交付了30辆Model Y。按照计划,该工厂主要生产Model Y,计划产能为一年50万辆。4月8日,特斯拉美国德克萨斯州超级工厂投产运营,目前已经完成首批 Model Y车型的交付,预计年产辆能达到50万辆。

 基于特斯拉上海工厂扩产、柏林及奥斯汀工厂的生产下线,开源证券认为,2022年特斯拉销量有望保持较大提升,同时公司借由涨价抵消上游原物料成本压力,将进一步推动营收增长,预计2022年公司收入有望达到8亿美元,同比增长61%。

 开源证券还指出,特斯拉2023年Cybertruck及Semi重卡的推出及全球各工厂的产能逐步爬坡,将持续带动销量增长,预计2023-2024年特斯拉收入分别为1148亿美元、1405亿美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33%及22%。

 同时,特斯拉交付量有望于2022-2024年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2-2024年公司汽车交付量分别为143万辆、193万辆及241万辆,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53%、35%、25%。

文章标签: # 汽车 # 特斯拉 # 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