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上市 新车上市

新能源汽车起火原因分析,新能源汽车起火自救几率

tamoadmin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1.\"谣言\"大揭秘:新能源车自燃率高?实际起火概率远低于燃油车!2.新能源汽车起火怎么办3.为什么新能源车碰撞起火,很难生还?4.新能源汽车需要配备自动灭火装置吗,自带的安全性如何?电池老化、车内有易燃物、线路老化、短路等是汽车自燃的原因。汽车自燃的几率不大。一般汽车自燃多是因为电池老化导致的,现在市场上很多汽车配置的电池不是原装电池,而且对电池的检测也不注重,导致汽车质量不过关,随着它使用时

1.\"谣言\"大揭秘:新能源车自燃率高?实际起火概率远低于燃油车!

2.新能源汽车起火怎么办

3.为什么新能源车碰撞起火,很难生还?

4.新能源汽车需要配备自动灭火装置吗,自带的安全性如何?

新能源汽车起火原因分析,新能源汽车起火自救几率

电池老化、车内有易燃物、线路老化、短路等是汽车自燃的原因。汽车自燃的几率不大。

一般汽车自燃多是因为电池老化导致的,现在市场上很多汽车配置的电池不是原装电池,而且对电池的检测也不注重,导致汽车质量不过关,随着它使用时间的延长会出现老化,如果外界环境温度过高会让电池内部元件失控,容易因热量增加而出现火灾。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的发生,多于电池的质量和性能有关。

汽车内放有易燃易爆物品,也是汽车自燃的重要原因,因为汽车的密封性能特别好,它的内部相当于一个密封的环境,如果下级把车辆停放在阳光能照射的地方,会让车内的温度快速升高,而且不能把车内的热量散发出去,当车内的温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就会把车内的易燃易爆物品引燃,这时就会导致车内起火,也会让车辆出现自燃。

车辆线路的老化也是汽车出现自燃的重要原因。打开汽车的发动机舱盖可以看到复杂的线路和电子元件,随着汽车使用时间的延长,汽车发动机舱中的线路和电子元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有些元件的外层保护材料还会破损脱落,如果遭遇高温或者出现短路漏电等意外情况时,就会导致发动机舱内起火,容易让汽车出现自燃。

汽车发生自燃的几率并不大,多数汽车都会按时检修,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后会及时处理,这样就能避免汽车自燃事故的发生。平时车主多加注意,不把易燃易爆物品放在车内,更不在车内,使用明火,也能防止车内发生火灾,避免车辆自燃的情况发生。如果在驾驶过程中汽车发生自燃冒烟的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尽快把车辆停靠在安全区域,熄火停电,车上人员快速逃离,避免汽车自燃危及人身安全。

\"谣言\"大揭秘:新能源车自燃率高?实际起火概率远低于燃油车!

1.

选择熟悉的逃生路线;

2.

逃生路线上的防火门是必须关闭的,可以起到防火防烟的效果;

3.

切勿贪恋财物,要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

4.

切勿乘坐电梯,因为那是一个四处不隔烟且容易被火熏烤的“烤箱”,和大家认为的会停电没关系,电梯有即便是停电也自动回首层的功能。 逃生要选择正确的逃生路径,采用恰当的方法,不要教条地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一是身边不会恰好有湿毛巾,二是湿毛巾的含水量不好把控,反而容易吸入导致呛水,三是,捂住口鼻的动作不一定就能阻挡有害气体。 如果烟浓火大,逃生路线都已经被截断,使用手机随时同119保持联系,让消防员知道你的被困位置,我们会第一时间先去救人。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尽量选择有新鲜空气或者水源的地方,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趴在地上,烟气和火焰是向上的,这样会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新能源汽车起火怎么办

每当问起为什么不选择新能源汽车这个问题,总能得到几乎相同的答案:充电慢、价格高、实际体验不如燃油车、残值率低下、以及还有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不安全"。

这个所谓的不安全就包括新能源汽车太容易火了,"火"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火,新能源车型因为自燃这受到了尤其多的诟病。

随便在某个搜索引擎上输入汽车自燃,新能源车型自燃的新闻绝对是要盖过燃油车自燃的新闻的。

传统燃油车自燃的少吗,并不少,只是媒体人为了流量总得找些博人眼球的话题来吸引读者,燃油车自燃和新能源车型自燃,后者自然是更具话题度,就像是一有女司机出事故,新闻的标题总得带上性别,都是一个道理。

所以很多消费者在这些kol铺天盖地的洗脑中,潜移默化的就认为新能源车型好像是更容易火一点,至于理性和辩证,早已烟消云散了。

可真是情况又是怎样,新能源车型真的容易自燃吗?

01?权威数据显示,新能源车真不容易火

9月20日,在2020全球智慧出行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针对新能源汽车起火这问题进行了说明: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起火的概率只有万分之0.49;2020年这一概率进步下降到万分之0.26。

而同期燃油车的自然率达到多少呢?万分之1-2,起火概率是新能源车型的2-4倍。

这一结论与大众的认知大相径庭,也算是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正了名,更有意思的是,这组数据来源于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真实性和权威性都毋庸置疑。

很多读者可能是第一次知道我国还有这么一个平台,其实早在2017年2月就已经开始运营了,目的就是实时监控新能源整车运行安全状态、行驶里程和充电量,整车和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故障等信息。

截止到9月14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已经接入347万辆车,总里程数高达1623亿公里,日均累计行驶里程达到了1.3亿公里。

02大品牌更安全,充电并非自燃高发时段

基于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我们还能得到更多可能颠覆你认知的信息,比如特斯拉汽车的自燃概率是高于国内其他新能源车型的。

根据新能源车监管平台统计的数据显示,国内的新能源车每行驶4.47亿公里,才会发生一起自燃事故,而特斯拉平均每2.8亿公里的里程就会发生一次着火事故。

所以一味的贬低国内新能源汽车绝对是非蠢既坏,而从起火的时间来看,特斯拉自燃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包括电池老化、设计缺陷、BMS系统故障、撞击等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特斯拉的表现有些出人意料,但根据数据显示,大型车企车辆自燃的概率还是要低于小品牌的,它们的产品设计往往更加合理,生产流程也更加规范。

此外,大家潜意识里认为的纯电动车型在充电过程更容易发生自燃事故也不正确,因为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最容易发生自燃风险,在有记录的纯动车自燃中,静置状态占比31.4%,行驶状态40%,充电状态17.1%,未知状态11.4%。

03新能源车型起火概率低,但并不意味更安全

宏观来看,新能源车型的起火概率比传统燃油车更低,但着并不意味新能源车型就更安全。回顾国内的新能源车型起火事件,我们可以发现新能源车型自燃有几大特点:一个是极快,一个是猛烈。

而传统燃油车起火,一般是从车头开始蔓延,但由于防火墙的存在,火势不会迅速侵入乘员舱,会留给乘员足够的逃生时间,但新能源车型由于电池内部化学反应非常快,所以留给乘员反应的时间并不多。

所以这就和飞机与汽车谁更安全一个道理,虽然飞机的事故率远远低于汽车,但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就是特别严重。

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国家也有强制标准,要求新能源车型必须有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同时明确了电池单体?"失控"后,必须要在5分钟以内不发生任何的起火爆炸,以便提供充足的逃生时间。

写在最后:

诚然,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存在很多问题,今后也会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但每一个新兴技术想要变得成熟,都需要经过这个阶段,到现在还一味的给新能源汽车抹黑的,既不道德也不仗义,同时也希望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多点包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为什么新能源车碰撞起火,很难生还?

太平洋汽车网如果火势较小,没有蔓延到电池仓,可以用二氧化碳或ABC干粉灭火器。火势一大,就需要用更多的水,因为动力电池在火灾中会发生弯曲、变形、损坏,如果水量太少,有毒气体就会大量渗出,此时也得注意现场可能引发的漏电情况,所以要尽量远离车身。

电池起火后还有一个特点,那便是很难被扑灭。电动车的电池,往往都是锂电池,很多电动车品牌应急救援手册都会告诉你,电池着火可能需要24小时才能完全扑灭,冒烟表示电池内部仍处于高温状态,必须监控直到电池不再冒烟之后一小时以上,因为电池极易死灰复燃。

如果火势刚起,在能够断电的情况下,一定要立马断电,并且还要将车钥匙装入信号屏蔽袋,并将袋子放置到距离车辆10米以外的地方。最后,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10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的补充通知》正式出台。

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发生冒烟、起火事故的上报规定及排查要求,也明确了新能源汽车质量问题出现后的主要责任方为汽车的生产者,也为更多新能源汽车召回提供了参考。同时指出,若存在缺陷问题,须配合缺陷调查、召回实施等相关工作。(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陈杰2)

新能源汽车需要配备自动灭火装置吗,自带的安全性如何?

新能源车碰撞起火,尽管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发生640起新能源汽车火灾的比例并不高,但仍需仔细分析,以探究原因。一季度,全国基本处于冬春两季,高温地区非常少。很难将新能源汽车的大火与高温联系起来。几乎每个品牌都卷入了火灾,无论是未知品牌还是从未起火的品牌,都发生了火灾事故。这些火灾大多是自燃,有些是由碰撞引起的。

近年来,夏季高温天气下,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频发。包括吉利、长城欧拉、魏玛、广汽埃安等新能源汽车品牌都曾发生碰撞起火或自燃事故。新能源汽车发生碰撞后起火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2021 7月30日,一辆NexteV EC6撞上了上海浦东新区临港大道的一个石墩,造成严重破坏和自燃。由于车主的死亡,这起交通事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021 11月11日,在一辆理想的汽车追尾了一辆NIO EC6之后,汽车前部突然起火,严重破坏了增加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的秘密。假设两个锂电池之间的间隔为一厘米,则底盘覆盖范围为300公里。如果两个锂离子电池之间的间隙减小到零,则电池与底盘的续航里程为600公里。近年来,锂电池技术没有重大突破。为了提高续航里程,一些汽车制造商人为缩小电池间隔,导致电池安全性显著降低。电池单元间隔很小,有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个问题,充电时,电池的保护层很容易被电流击穿,导致自燃。第二个问题是,在交通事故碰撞后,电池单元被挤在一起,导致短路除冰。

纯电动汽车上使用的是大容量电池和大量高压线,受到外部冲击损坏后,车辆起火速度快,起火后,救援人员无法靠近车外,而离开车内乘员的逃生时间很短,如果车门无法打开,逃生的机会几乎为零。

对于碰撞后的防火门无法打开,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电路设计,一旦碰撞后动力电池损坏,整车被迫断电,车门处于锁定状态无法解锁;另一方面,车辆是电动吸门,当车辆锁定时,隐藏式车门把手无法弹出,这增加了救援难度。

建议配备自动灭火装置!

据统计2021年全国范围内共发生约3000起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对于保有量仅784万辆来说,这个火灾风险还是有些偏高的。

目前自燃险每次的赔偿还实行20%的绝对免赔率,也就是说最高的赔偿金额不超过投保时车辆购置价的80%。如果车辆发生自燃,保险公司并不能做到百分百理赔。

了解了下“及安盾消防”的气溶胶灭火装置,非常适合新能源汽车,能主动感应,可以明火或温度≥170℃自动启动灭火,对于熄灭电池火以及控制电池热失控有很好的效果,将火灾扼杀在初期阶段。

以下整理了新能源汽车自燃的6种原因,仅供参考:

1、穿刺

这是最不讲武德的物理攻击,将一根导体(比如直径3mm钢针)插入动力电池中,正负极直接短路,热失控速度超快,几乎是瞬间就开始对外喷射火焰。穿刺的机理是内部短路,这种情形就像潜水艇在水下被物理击穿,除了全员殉国之外就没啥其他可能性了。

2、内部短路与锂枝晶

内部短路很好理解,就是单体电池里头的正负极短接了,相当于自杀。自杀也分为快速自杀和慢性自杀两种,穿刺其实是内部短路当中的快速自杀,最凶险的一种,立即有报应,直接毁所有。

3、快充

快充之所以快,就是强行使锂离子快速从正极嵌出并嵌入负极,增大锂离子的流量与速度。强扭的瓜不甜,快充会影响SEI的稳定性,还会在短时间内带来比较大的发热量,发热也不均匀。

4、过充电

充电过程中,Li+从正极化合物脱出到达负极晶格,正极处于高电位的贫锂态,负极处于低电位的富锂态。为了平衡电荷,相同数量的e-从负极脱出,嵌入正极。放电过程,反推即可。如果过充电(over charge,充满了还继续充),就会有过量的Li+嵌入负极,正极则因为Li+的过度脱嵌导致结构崩塌(发热+氧释放),氧气的释放还会进一步造成电解质分解,电池内部压力增加,热失控风险大增。

5、过放电

很多朋友应该遇到过,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锂离子电池用到3-7%左右,系统会自动关机/进入待机状态。这是系统在防止电池过放电(over discharge,低于门限电压继续放电)。

6、振动/挤压/碰撞/火烧等

这里统一说四种类型的滥用,都是外部环境给电池包的物理攻击,以下描述一下GB 38031-2020会对受测试电池包做什么:

1、振动:SOC 50%以上,根据标准频率在x、y、z方向各振动1小时,模拟车辆颠簸。

2、挤压:测试方式是挤压整体尺寸的30%,模拟车辆被受力挤压。

3、碰撞:整车质量3.5吨一下的受测试对象,x方向加速度最大28g,y方向最大15g,模拟车辆被碰撞。

4、火烧:0℃下,用汽油火盘给预热60秒、直接烧70秒、隔着耐火隔板烧70秒(或继续直接烧60秒)、静置观察2小时,模拟车辆被火烧。

文章标签: # 汽车 # 新能源 # 自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