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上市 新车上市

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_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tamoadmin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1.新能源汽车2.中国有用氢气做能源的汽车么3.赵为民的个人简历4.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只看丰田Mirai?别忘这几家中国企业 在2019全国两会期间,氢能成为一个热议话题,不少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都提出了发展氢能的提案议案,其中围绕推广氢燃料电池 汽车 产业链的更是十分集中。事实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覆盖完整产业链、具备更强技术研发和成本优势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集群构建势在必行。

1.新能源汽车

2.中国有用氢气做能源的汽车么

3.赵为民的个人简历

4.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只看丰田Mirai?别忘这几家中国企业

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_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在2019全国两会期间,氢能成为一个热议话题,不少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都提出了发展氢能的提案议案,其中围绕推广氢燃料电池 汽车 产业链的更是十分集中。事实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覆盖完整产业链、具备更强技术研发和成本优势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集群构建势在必行。

不过,在目前阶段,氢燃料电池 汽车 产业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身处其中的企业家们,甚至没有哪一位能给出详尽、有说服力的盈利模式,更多的是摸索、摸索、再摸索。

氢燃料电池 汽车 早已进入工信部《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并小范围示范运营。但行业人士心中仍充满疑问,氢燃料电池 汽车 在我国的发展之路究竟该如何走?

编前:

俗话说:“不出正月都是年。”大年正月十四,即2019全国两会召开的半个多月前,中国北方依旧春寒料峭,《中国 汽车 报》记者乘坐南下的飞机,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落地。

深圳是国内最早建设加氢站的城市之一,2011年举办大运会期间,氢燃料电池 汽车 曾进行示范运行。当时,加氢站为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加注35MPa压力的氢气,不过该站点现已拆除。今年1月,深圳市相关部门发布的《深圳市2018年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中提到,为达到2万公里运营里程的燃料电池车辆进行补贴,乘用车20万元/辆,轻型客车、货车30万元/辆,大中型客车、中重型货车50万元/辆(2018年6月12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上牌)。

《中国 汽车 报》记者将调查的首站设在深圳,除了采访当地氢能产业相关供应商外,更多的是希望能寻找到氢燃料电池 汽车 的痕迹。“那300辆车放着呢,根本没有运营,没有加氢站怎么运营?!”去年12月,中通客车两款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两款车分别为《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8年第9批、第10批推荐车型)共计300辆在深圳上牌。在咨询这些车辆的运营情况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 给出如是答案。

抵达深圳的次日下午,《中国 汽车 报》记者乘高铁抵达佛山市三水南站。这里距离位于丹灶镇的全国首座正式商业化运营加氢站——南海瑞晖加氢站(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内)仅12公里。丹灶镇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部,以中国重要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基地和氢能产业“硅谷”为发展目标的“仙湖氢谷”项目就坐落于此。除南海瑞晖加氢站外,还有多家氢燃料电池整车和系统供应商聚集在这里。据悉,佛山市已建成南海瑞晖加氢站、三水撬装式加氢站、佛罗路加氢站,共有100余辆氢燃料电池客车和物流车在运营。佛山市南海区有关加氢站建设和氢气价格补贴的政策也于近日出台。

“每天来加氢的 汽车 有四五辆吧,多的时候10辆左右,主要是小型物流车。” 南海瑞晖加氢站的工作人员 向《中国 汽车 报》记者简要介绍道。或许因为赶上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整个工业园区比较冷清……

一问

氢燃料电池运营车辆为何寥寥无几?

经过连续数天的采访,《中国 汽车 报》记者一路询问下来发现,当地普通老百姓对氢燃料电池 汽车 的关注度不高,这与这个领域“政策热”、“ 投资热”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这两年,国家从上至下大力扶植氢能产业发展,少说也有数百亿元资金投向氢燃料电池产业,而相关供应商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产能规划至少已达数十万套。” 深圳市佳华利道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兆蔚 对《中国 汽车 报》记者说,“但是,为什么至今真正上路的氢燃料电池 汽车 寥寥无几?放眼全球,这个数字也没有超过万辆。”

凌兆蔚给出了一个估算值,当前国内整车企业公布的氢燃料电池车产量、实际上牌数量和正在运营的数量比例约为5:2:1。“整车企业卖了三五千辆,实际运营的可能不到1000辆。”他表示。

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发布《2018年 汽车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9%和61.7%。其中,氢燃料电池 汽车 产销均完成1527辆,占比微乎其微。

全国 汽车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会秘书长周荣 在接受《中国 汽车 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年以内甚至未来5到10年,氢燃料电池 汽车 的市场竞争力都不会太强,远远达不到大范围商品化的条件。他说:“很多基础设施短期内无法完善,储氢、加氢相关安全问题都有待解决。氢转化为电效率很高,但目前可推广的制氢手段效率低、能耗高,不利于大范围推广。”

从制氢、储氢、加氢,到氢燃料电池技术集成和应用,每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或技术难题,理论支持、实验室数据往往是理想的,但要真正实现商业化,路程还很漫长。

二问

“工业氢”能直接变成“燃料氢”吗?

对中国市场来说,如今的“氢能热”有迹可循。

未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向清洁低碳能源转型。国内有关机构预测称,我国石油消费将在2030年前达到高峰,之后交通领域电能替代将逐渐加速;2030年之后,我国非石化能源消费占比将超过20%。

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就是氢能的有效利用。

广东泰罗斯 汽车 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锐明 对《中国 汽车 报》记者说:“虽然我国是全球第一大产氢国,但如果把氢作为能源使用,现在的产量远远不够。近几年,我国年产氢约1600万~1800万吨,都是工业用氢。”

目前,我国“弃氢”现象严重,大量工业副产氢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另外,我国“弃风”、“弃光”、“弃水”现象严重,因此电解水制氢价格高、产量低。加氢站的氢气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制氢,即热化学转化提纯制氢技术。

深圳市南科动力 科技 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叶江德 在2018年11月举办的“中国(深圳)氢能与燃料电池高峰论坛”上介绍称,2017年我国“弃风”419亿千瓦时,“弃光”73亿千瓦时,“弃水”515亿千瓦时,这些废弃电力可制取179万吨氢气,能满足75万辆燃料电池商用车的用氢需求。

张锐明还强调:“‘工业氢’变成‘燃料氢’,不仅仅是纯度的问题,还要考虑固态、气态杂质的影响。”他举例说,一套设计寿命8000小时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如果长期使用含有微量硫化物杂质的氢气,寿命将缩减到3000~4000小时。我国没有氢燃料电池用氢的专用标准,多为工业用氢标准,主要是对部分杂质种类和含量缺少相关细则,同时也没有非常完善精确的检测设备。

据了解,在南海瑞晖加氢站,氢气执行的标准是GB/T3634.2-2011,纯度≥99.999%。

三问

哪种储氢技术路线更受欢迎?

“气态储氢是全球惟一跨过商业化门槛的储氢方式。”张锐明对《中国 汽车 报》记者说。他所说的气态储氢,即“高压储氢”(或“高压气态储氢”)。当前,主流氢燃料电池 汽车 都配装有高压储氢瓶,使用的都是35MPa压力的气态氢,欧、美、日市场则是70MPa。同等体积下,压力越大储氢量越高,车辆行驶里程就更远。气态储氢技术已在国内外实现了商业化推广。

另外,储氢形式还包括低温液化储氢、有机液体储氢、低压合金储氢,到目前为止均未真正实现在 汽车 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低温液化储氢方式可实现氢气存储能量密度最大,但需冷却到极低的温度(零下253℃)实现液化,且隔热装置庞大、成本极高,只运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即“氢油”,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持续能源实验室主任程寒松近年来大力推广并欲使之产业化的技术。优势是同等体积下,氢油的储氢量比气态储氢要高,一般加油站稍加改造即可满足氢油加注需求,一些炼油厂可直接改造为氢油工厂;劣势是氢油释放氢气时需要高温,一般燃料电池废热量无法满足要求,程寒松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进行产业化验证。据悉,由三环集团、武汉氢阳能源、武汉金凰实业联合研制的常温、常压、有机液体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三环“氢卡”已于去年6月问世并进行测试。

低压合金储氢技术也被称作为“固态合金储氢”,目前适合 汽车 使用的储氢合金材料主要是钛锰系。佳华利道首席科学家黄宝泉是把促成该项技术在 汽车 领域应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固态合金储氢的优势是氢气运输管束车(20MPa压力)即可满足加氢需求,直接将氢气加入合金储氢电池内,无需对氢气加压至35MPa或70MPa,大大降低加氢站投资成本和危险系数,车辆也无需安装高压氢气瓶;劣势是氢燃料电池系统质量大,需额外增加温控系统用于氢气吸附和释放,储氢系统质量百分比不到2wt%(即100kg的储氢系统可存储氢气2kg)。据凌兆蔚介绍,佳华利道正与两家整车企业联合打造合金储氢燃料电池样品车并进行验证,未来合金储氢系统质量百分比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张锐明表示,氢燃料电池产业应该多元化发展,国家也设立了相关重点专项,促进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的技术进步。他指出,根据美国加州推广氢燃料电池 汽车 的经验,储氢技术在 汽车 产业商业化推广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现有基础设施通过改造或扩建能满足加氢需求;二是储氢、加氢系统足够安全可靠;三是储氢系统质量百分比应该大于5wt%

四问

加氢站目前是否实现了营利?

加氢站被视为关系氢燃料电池 汽车 大范围推广的一道槛?其中究竟有何玄机?

为进一步了解加氢站实际运营情况,《中国 汽车 报》记者二次抵达南海瑞晖加氢站。在记者登记完采访基本信息后, 站点负责人李参成 介绍了加氢站的运营情况。

南海瑞晖加氢站2017年9月建成,在经过试运营后于2018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是国内首座完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加氢站,占地面积4475.9平方米,储氢量可达600kg(含固定式管束和移动式管束),日加氢设计能力≥350kg。

经过两次探访,《中国 汽车 报》记者分别遇见了前来加氢的东风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爱德曼) 和 上汽大通燃料电池客车(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新源动力)。据悉,这类轻型客车或轻型运输车每次加氢量约为7~8kg,10.5m客车每次加氢量约为20~25kg,行驶里程在300km以上,每辆车进站停留时间半小时左右。具体车型的加注量和行驶里程根据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的大小和整车质量会有所不同。

李参成说:“自正式运营以来,除节假日外,平均每天加氢100多kg,最多的时候达到300多kg。”站内当前只有一套加氢设备,未来需求量如果增长可以考虑再购置一套,以提高供氢能力。

“卖氢”是加氢站的主要收入,那么每天卖多少才能营利?

对于《中国 汽车 报》记者的提问,李参成表示,对于南海瑞晖加氢站这种中等规模的加氢站来说,每天需要卖300kg以上才能实现收支平衡,营利需要更多的市场需求。据悉,加氢站的日常支出主要包括氢气采购成本、运营维护人员的工资、加注设备及增氢气压缩设备维护。

在南海瑞晖加氢站接待室的墙上挂着价目表,氢气的销售价格为80元/kg。李参成对《中国 汽车 报》记者说:“80元的价格是针对周边城市示范运营项目的,比如深圳的车辆,有时会过来加一些,但加注量非常非常少。我们日常的价格其实是60元,其中来加注的企业支付40元,另外20元是政府补贴。”

今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印发《佛山市南海区促进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运行扶持办法》(简称《办法》),替代了2018年4月出台的暂行办法。《办法》提出,2018~2019年每公斤氢气可补贴20元(销售价格40元及以下),并梯次递减,到2022年每公斤氢气可补贴9元(销售价格30元及以下)。

五问

建一座加氢站到底成本几何?

“我们这个站点的投资大概是1000多万元,不含地皮的价格,主要是氢气压缩和加注设备,其次是各种安全设施。”李参成介绍说。

据记者了解,南海瑞晖加氢站投资1550万元,而2018年8月29日联合动工的佛山8座加氢站中,预算投资最低的为1250万元(佛罗路加氢站),最高的为2985万元(瀚蓝松岗禅炭路加氢站)。

那么,一座加氢站千余万元投资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从规模看,千余万元投资建设规模为加氢三级站,为最小规模标准。《加氢站技术规范(GB50516-2010)》中要求,加氢站根据总容量(G,单位kg)不同分为三个等级,一级4000<G≤8000;二级1000<G≤4000;三级G≤1000;另外,对单罐容量也有相应要求,根据加氢加气合建、加氢加油合建也有相应划分。

从能力看,氢气压缩设备24小时运行只能生产高压气态氢500kg左右,每天最多满足20余辆中大型氢燃料电池客车的加注需求。据悉,氢气从制氢工厂生产完成后,由20MPa的氢气管束运输车运送至加氢站,每辆车运输能力在300kg左右,然后通过站内氢气压缩设备(薄膜压缩机系统)多次压缩(2或3级储气瓶组分级设置)至42~45MPa,然后通过加注设备为车辆提供氢气。

对比国外市场采用的70MPa氢气,国内采用了35MPa氢气,这样来看千余万元投资仅是起步。据悉,南海瑞晖加氢站氢气压缩机加注设备为国内某品牌供应商,相比国外品牌供应商价格便宜一半以上,但其中关键零部件仍为进口,全套系统短期内价格难以再下降。

张锐明认为, 未来国内氢燃料电池 汽车 市场也将会升级使用70MPa压力的气态氢,相关技术升级不存在问题,关键还在于成本

凌兆蔚通过对日本市场的调查给出了一个结论:“在日本建设一座日加注能力500kg 70MPa氢气的加氢站,仅设备投资合计人民币3000万元左右。”他认为,建站的投资额如此之高,且仅能满足20余辆大巴车的加注能力,做这样的事情实在不划算,也难以真正实现市场化发展。

李参成告诉《中国 汽车 报》记者:“南海瑞晖加氢站可以开具正规发票,相关手续和流程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但目前国内很多加氢站不具备这个能力。”这意味着,国内很多加氢站不具备盈利能力,更甭想回收前期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建设完成的加氢站数量为25座,其中3座(2010~2011年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专用加氢站)已拆除,其余大部分为整车企业内部或试点项目园区内使用的加氢站。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9年国内可投入使用的加氢站将会超过100座,其中佛山市为28座。建设加氢站的巨额费用何来?政府补贴占了很大一部分。全国各地方政府都已经出台了氢能产业的发展规划,对加氢站建设、氢气价格以及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相关补贴都会陆续发布。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办法》显示,2019年底之前建成的固定式加氢站,日加氢能力500kg以下的新建站补贴500万元,日加氢能力500kg及以上的新建站补贴800万元。

深探南海瑞晖加氢站运营情况

◆加氢站全面正常运营需要多少人力支持?

目前,南海瑞晖加氢站工作人员共计8人。从早8时到晚20时,每天氢气压缩设备运行约12小时。考虑到未来氢加注能力的提升,人员配置需要达到12人或更多,以实现氢气压缩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营,三班制。

◆安全防护标准和措施有哪些?

站内建设有防雷地网,并与当地气象局联通,每半年进行一次设备检测;站内建立报警系统,连接当地消防部门,实现远程监控;站内配有固定式和移动式氢气泄漏监测设备;配有防静电、除静电相关工作服装和设施;加氢站地面为不发火混凝土,防导电。另外外来无关车辆严禁驶入、外来人员行动区域要严格管理。

备注:氢气无色无味易泄漏,将氢气作为车辆燃料使用,相关安全法规还是空白。

◆氢气价格的成本构成有哪些?

站内使用氢气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制氢,采购价格30元/kg以上,并有一定浮动,去除各种运营成本后利润所剩无几,总体来看未能实现有效盈利。对加氢站而言,行业内比较认可氢气采购价格应该为25元左右,这样才能保证加氢站的正常运行。对氢燃料电池 汽车 用户来说,氢气加注价格应该为40~50元,这样车辆运行费用才能比汽柴油车便宜。

备注:全国各区域氢气价格有较大差别。采购价格中,制氢能耗、运输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当前,电解水制氢方式并未大范围推广,原因是每公斤氢气仅耗电成本就达30元以上。

◆氢气压缩和加注设备维护成本是多少?

以目前使用情况,每月维护成本在1万元左右,包括压力表、安全阀以及压缩机相关配件的更换。当前这些维护成本主要由设备供应商承担,两年之内免维护费。未来,这些维护支出将是加氢站的主要经营成本。

爆料热线:

010-56002742;qcb010@163.com

新能源汽车

上海新动力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值得去。根据查询新动力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显示,薪酬区间:15K-50K,最多人拿:20K-30K42.1%15-20K52.6%20-30K5.3%30-50K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电动水泵、高压DC-DC转换器、空调系统等,广泛应用于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等众多类型的新能源汽车。根据公司公布的数据,2019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31.61亿元,净利润为2.84亿元。同时,上海新动力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与国内外多家知名汽车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如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北汽集团、起亚汽车等。此外,该公司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中国有用氢气做能源的汽车么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

(1)2009~2012年:推广期,推广期以政府为主导,通过To B和ToC端(ToB即面向企业,To C即面向普通用户),率先使用新能源作为试点,逐渐向大众推广;

(2)2012年~2018年:政府扶持期,特斯拉专利开放,蔚来、理想和小鹏等品牌陆续成立;

(3)2018~2021年:过渡期,补贴进入退坡期,疫情影响下退坡期放缓,双积分机制落地宣告市场化交易来;

(4)2021年往后补贴退出,完全市场化补贴退出,市场将进入完全市场化的竞争,ToC端将成为未来增长的主要动能。

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链:

传统汽车产业链中,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等核心技术成为整车必不可少的环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以分离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车企,整车厂可以外采电池、电控和电机新能源。

产业性具体可组分为:

(1)上游:关键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中游整车制造和下游的流通及服务。其中,上游零部件的“三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扰燃油车的核心零部件,约占整车成本的5096,中国的“三电技术”整体实力较强,但与国际顶级技术水平仍有差距。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地区。福建将依托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和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助推福建汽车业“弯道超车”。

(2)中游: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类型的不同,可将新能源汽车划分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当前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空间分布与汽车工业基础有较强的关系,在长三角地区、华南地区、成渝地区、环渤海地区、中部地区的分布较多,其中长三角地区尤为突出。

(3)游:通及服务。随着市场和造车技术的不断提升、完善,新能掉车的销量也是逐年上涨的。2021年截止至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54.2万辆,同比增长1.8倍,其中纯电动汽车210.5万辆,同比增长1.9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43.7万辆,同比增长1.4倍;燃料电池汽车953辆,同比增长44.8%。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的产业链:

1.矿业。新新源汽车主要使用锂电池为主,目前银矿资源受益最大的产业,多数矿业公司约军理矿资源开采。

2.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是电动,尤其以三元理电池为主体的研发、生产和铁生为主,中国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理电池生产企时代股价从发行时的60元上升到了75元。而老牌的电池厂及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比亚迪受益最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助力度空前。

3.充电桩。电动汽车需要充电,为了方便充电服务,各大城市纷纷布局充电视等设施,带动了充电性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站在电动汽车的风口,充电柱也餐飞起来。

4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必须要充电,需要消耗源源不断的电能,而国家电网作为垄断性的产业,获益非常明显。

5.电统。充电时需要电统线,电绩厂家比原来多了一个市场,电动汽车质要和电绝厂家合作,在充电过程中,电缆也会有损托,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充电柱需要电缆作为延长线

6电池回收。电动汽车电池用了3年左右损托约2096,还有80%的使用率可以通过回收加工再利用到别的行业。

新能源汽车对比传统汽油车的优势:

1.新能源汽车性能高,比传统汽油车更能满足消费者;长久以来,百公里加速都是消费者十分看重一项参数,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体现汽车的性能,百公里加速8秒以内,就尼以在传统汽油家用车中处于领先地位。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让百公里加速破8秒成了常态,特斯拉的几款新能源汽车百公里加速均为3-6秒,足以与一此跑车抗街。

2.新街源汽车的使用成本比传济汽油车更低:传统汽油车实施的质保政策是3年或5万公里,而新能源汽车直接将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质保周期提高到8年成12万公里,甚至是终身质保。传统汽油车保养需要更换机油机温、火花塞、燃油滤清器等配件,新能源汽车完全不需要,且只需要每年或1万公里保养一次,减少了消费者的后期使用成本。

3.新能源汽车冲击着燃油车的造车技术;

4.新能源汽车影响着传统汽油车的销售。新能源汽车行业链,格局初定,三电系统超同,各家产品相似度较高。核心零部件电池已经形成了中、日、韩三足鼎立的局面,特斯拉就是智能手机时代的“苹果”、比亚迪类比“三星”,宁德时代,LG等都是重要玩家,英伟达就是智能汽车的“安卓”,中国涌现了一批汽车“新势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自主企业代表,1995年诞生于深圳。2003年正式进入汽车行业,开始布局新能担汽车,业务相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研发方面的龙头企业。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介绍说:“既能做电池,又能做电机,还能做电控,目前全球也就是比亚迪”。

赵为民的个人简历

有的,不过还没有投入正式生产,中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已成功开发出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性能样车。

目前,国内在燃料电池发动机方面已取得大功率氢—空燃料电池组制备的关键技术,轿车用净输出30kW、客车用净输出60kW和100kW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已在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基地分别通过了严格的测试并装车运行,燃料电池轿车已经累计运行4000多公里,燃料电池客车累计运行超过8000公里。

此前,以氢气为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科技部投入1.2亿元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和相关技术的研发。

此外,国内研发的燃料电池汽车在整车操控性能、行驶性能、安全性能、燃料利用率等方面均得到较大提高。国内汽车企业还开发出100多种燃气汽车,在19个城市开展了推广应用;国内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也已开始示范运行。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公司生产的基于桑塔纳2000车型的“超越1号”样车,就是比较成熟的氢能汽车,而欧洲10个城市已从2003年开始示范运行商业化的燃料电池公共汽车。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只看丰田Mirai?别忘这几家中国企业

197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9年9月至1984年8月,在同济大学工程机械系工程机械专业学习。1984年8月参加工作,担任中船总公司七院七○八所技术员。1986年5月加入中国***。1988年1月~1992年8月,先后任七○八所第一研究室综合科副科长、科党支部书记、科长、室主任助理、室党总支委员。1992年11月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1992年8月至1994年7月,先后任七○八所经营计划处处长、经营处处长。1994年7月至1996年11月,先后任中船总公司七院七○八所所长助理、副所长。1996年11月起,任上海科技投资公司总经理、上海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委员。1997年7月评为研究员。2000年11月起,任市科技工作党委副书记、市科委副主任。2001年11月至2003年2月,任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市科委副主任、市科技党校校长。2003年2月起,任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市市级机关工作党委书记。是上海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八届市委委员,市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1988年、1995年先后两次被评为中船总公司七院优秀青年,获得“1998~1999年度上海市优秀企业家”称号。赵为民做事勇于创新。2000年11月调至市科委后,就把“瞄准世界前沿,抢占国家制高点,培育产业增长点”作为发展目标。牵头组织起“技术预见”工程,为上海科技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2001年8月,大胆决策投资1000万元进行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研究的前期研究,初试得手后又大力推动市场化运作,几个委办共同出资成立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公司。他说:“做事情,干事业,就是要敢为人先。”1997年,上海交通大学和徐汇区政府出资成立慧谷公司,希望上海科投公司出资20%。面对这个尚无产品的发起型公司,他果断决策投资,“这个风险值得冒!”结果当年就带来回报。人们向他表示祝贺,他却说:“敢冒风险,不是蛮干,必须建立在科学决策基础之上。”他为官10年,多次升迁,收入却越来越少。对此,他说得实在:“人要以事业为重,私利要看得淡一点。”身为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的“大管家”,说话办事没有一点“官架子”。他常说:“我们不要作秀,要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2003年9月,8家公立医院落实市委领导批示,率先延长门诊服务时间,群众高兴。他随即组织调研,提出将上海服务“窗口”擦得更亮的报告,得到市委领导首肯。不久,全市航空港、民政、邮政、自来水、燃气、市容环卫、居住物业管理等8个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行业,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新举措。他说过:“群众的事,能帮的一定要尽量去办。”七○八所一位退休的高级工程师身边无亲人,住院动手术时第一个念头就想到他,他也确实从早晨6时就赶到医院,直到下午2点手术结束。科投公司一位青年员工的妻子失业在家,他知道后虽然没有承诺,却帮助找到了工作。市委办公厅一位退休老同志生活清苦,同事们想捐款,他得知后恳切地说:“我是厅主任,让我先来想办法,实在不行,我第一个捐款。”结果那位老同志获得了一笔补助金。办公厅一位职工的女儿因病去世,他马上对行政处负责人说:“人生悲伤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我要去看看他们。”他母亲因病住院,动手术时抽不出空陪同,但多次打电话询问,后白天没空,连续一个月深夜赶往医院探望母亲,好多次老人早已入睡,事后病友们疑惑地问其母亲:“你儿子是不是天天上中班?”“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这句诺言。

[汽车之家?行业]?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默契:囿于政策、技术、成本和商业模式等多个因素,我国优先发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则被看作“储备性”路线,多年来不温不火。

即便早在12年前,我国就有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亮相,但是它们始终没有被投向市场,甚至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难道,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中国市场没有前景吗?未必如此。

沉寂多时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正迎来一次产业小高潮。近两月来,长城、广汽、宝马等多家整车企业陆续发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相关规划。其中,广汽将在2020年内开展示范运营。多年来在商业化道路上缓速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开始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

■?燃料电池乘用车产业“小高潮”

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这次“挣”回了一些面子。

此前,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先发优势似乎都在国外企业。2014年12月,丰田汽车推出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轿车丰田Mirai。彼时,丰田汽车公司Mirai燃料电池车开发负责人田中义和称,丰田之所以在2014年底将Mirai推向市场,与日欧美等国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达成共识有关。同时,相比2008年,氢燃料汽车开发成本降低了95%。

2015年前后,日韩系和欧美系车企不断公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严格来算,早在2013年12月,现代就推出量产现代ix35?FCV车型;2016年本田推出CLARITY车型;2017年戴姆勒也推出全新氢燃料申池GLC-CELL概念车。

『丰田Mirai』

反观中国车企,则没有像丰田、现代和本田那样开展实质性进展。2014年上海车展,上汽亮相第四代荣威950插电式燃料电池汽车,最大续航里程400km。2016年,奇瑞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展示了一款艾瑞泽3燃料电池增程电动车,增程模式下可实现续航350km。不过,这仅是上汽和奇瑞的技术性展示。

2020年到来,中国车企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的不同以往的动作,让人感受到了一波产业“小高潮”。

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三家整车企业陆续发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规划,并提出量产车型上市计划。7月20日,长城汽车发布“柠檬”平台。“柠檬”平台车型将匹配第二代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续驶里程可达1100km。根据规划,长城汽车首款氢燃料整车平台将在今年年内推出,并于2022年展示小批量氢能源车队,2023年推出成熟的燃料电池乘用车车型。

『广汽新能源Aion?LX?Fuel?Cell在广汽科技日首发亮相』

广汽也紧随其后。7月28日,广汽首款氢燃料电池车Aion?LX?Fuel?Cell在广汽科技日首发亮相。而这款车型也不单纯是展示车,广汽计划在今年年内投入示范运营。

造车新势力中也有燃料电池技术的簇拥者。8月10日,爱驰汽车在山西高平举办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奠基仪式,旗下甲醇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基地正式动工。工厂投资额2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8万台/套甲醇制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除了上述企业之外,初步统计,包括海马、云度、红旗、上汽大通、长安等车企都开始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进行布局。可以说,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布局情况来看,目前中国车企数量最多。这会是中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崛起的开始吗?

■?为什么要搞燃料电池乘用车?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搞氢燃料电池汽车。

我们来看看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有几组数据:一、目前我国70%和40%以上的石油、天然气都依赖进口;二、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29%;三、我国可再生能源占比约为14.86%,“三弃”(弃风、弃光、弃水)规模约为515亿度电;四、我国燃煤发电效率水平在38%-45%之间,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约为0.506吨标准煤/万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

中国曾向世界承诺,2030年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如何完成这个承诺?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去碳的有效途径。当氢与氧发生反应之时,最终生成的便是水,无碳、无色、无味。

从大战略上来看,“去碳从氢”是未来必然趋势。当然,落实到具体产业,具备规模化优势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带动,中国要兑现2030年承诺,恐怕要打一个折扣。

再看看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氢燃料电池汽车(Fuel?Cell?Vehicle,FCV),简而言之就是以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为驱动力的新型电动汽车。相比传统汽车,FCV具有对环境零污染,加氢只需几分钟,续航里程足以满足用户需求。仅从产品本身来看,FCV优势十分突出。

其实,中国车企也从来没有忽视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2008年开始,中国车企就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不断投入。上汽、奇瑞、一汽、北汽、长城、爱驰等车企都展示过燃料电池乘用车产品。初步统计,2008年以来,国内市场先后出现20多款燃料电池乘用车。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中在商用车领域,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章桐教授如此解释,从技术角度来说,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技术还不太成熟的时候,发展商用车难度相对较小。乘用车对相关零部件技术成熟度要求更高,推进难度也更大。

另一个原因便在于国家政策导向。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集中公共交通、物流板块,这样国家管控难度较小,从补贴角度来看也更容易操作。再加上地方政府力量的介入,公交车这样的区域性、公共属性强的产品,更成为重点支持的对象。

因此,有人认为我国乘用车更适合走纯电技术路线,大可不必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这个观点有失偏颇。我们从商、乘车型占比来看,截至2020年6月,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7亿辆,其中载货汽车仅为2944万辆,即使再加上公交车辆,商用车保有量占比也不高。

如果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仅拓展到商用车领域,那么整体市场容量将十分有限,这对我国节能减排贡献度远远不够。其次,未来加氢站基础设施利用率也会偏低。再则,氢燃料电池技术能否经得起考验,也必须深入私人消费领域。

从国际经验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市场成绩也有目共睹。2015年以来,韩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持续上涨,2018-2019年期间更是大幅增长,其中2018年同比增长达到509.8%;2019年销量突破4000辆。日本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则在2017、2018年下滑后,2019年实现回升,2020年也将预计处于稳定回升趋势之中。

我们再以现代Nexo氢燃料电池车型销量数据为例,2018年,现代共计售出966辆Nexo;2019年达到了4987辆;2020年上半年销量为3292辆。现代汽车方面预计,该款车8月销量或将超过1万辆。

『现代Nexo将会是全球第二款销量过万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这么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走向市场,虽然暂时还不能称之为成功,但也算小有成就,至少获得了一次经受市场检验的宝贵机会。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瓶颈在哪里?

当然,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并非易事。

戴姆勒不久前就宣布,终止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研发计划。这意味着,这项自2013年起与福特和日产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宣告停止。戴姆勒放弃燃料电池项目,核心原因就是制造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成本太高。

横亘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第一道难题就在于成本。乘用车作为直面消费者的产品,价格是决定其购买的重要原因。有机构对氢燃料电池汽车造价进行了初步统计,一辆燃料电池车的价格是锂离子电动车的1.5倍到2倍,是燃油车的3-4倍。如果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成本依旧居高不下,未来也将很难有市场。

基础设施是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面临的第二道障碍。如果未来由于加氢站布局不足,是不是也会出现类似纯电动汽车的充电难问题呢?截至目前,我国运营中的加氢站有59座,建设中的加氢站53座,规划建设中的加氢站20座,推动非常缓慢。

技术问题当然也不容忽视。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马天才说,从产业链上看我国氢燃料电池发展,整车水平、系统水平和国外差距不大,不过越靠底层的关键材料越薄弱。

比如,电堆占氢燃料电池系统总成本25%以上,其核心材料几乎全部依赖国外厂家;在催化剂领域,国内消耗量是国外3-5倍,且主要来自国外企业,国内仅有几家企业可小批量生产;此外,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都主要依赖国外企业供应。

不过,我们认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产业迎来了春天。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林琦把全球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开发阶段,包括丰田、本田、奔驰等乘用车企业牵头的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为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很多技术难题的突破。

第二个阶段为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开发阶段。过去三四年时间里,全球范围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燃料电池商用车保持快速增长。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大家都把目标和未来逐渐看向了长续航、高重载的商用车方向。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从2020年起,是燃料电池汽车新征程的开始。氢能应用在全球的发展趋势逐渐明朗,商业化的场景已逐渐实现落地,且在持续开拓过程中。

为什么说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走向了新阶段?林琦从四个维度解释,第一个维度是壳牌、英国石油公司、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端企业进入氢能行业,着手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维度是从产品端看,多家主流汽车公司、零部件公司也开始着手产品规划;第三个维度是从应用场景端看,越来越多氢能商业化公司也纷纷入局;第四个维度来自于政府政策和扶持计划。

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发展形势正在向好。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针对燃料电池汽车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中就提及,广州市燃料电池乘用车将主要在出租车、租赁等公共出行领域进行投放,并计划在2022年达到百辆左右投放数量。

从近期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示范性运营,或者采用租赁形式进行推广,将是一个合理选择。长期来看,随着示范运营规模逐步扩大,成本进一步下降,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走向普通消费者,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如此,这一切也不会来的那么快。按照章桐的预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至少要5年左右时间,消费者才有可能小规模购买。(文/汽车之家?李争光)

文章标签: # 燃料电池 # 汽车 # 加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