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发布 新车发布

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份额_电动汽车电池市场调研

tamoadmin 2024-07-18 人已围观

简介1.杉杉股份属于什么板块2.重生电池霸主,中国动力电池霸主宁德时代何去何从3.2025年将迎氢能产业拐点 | “十四五”成产业链构建关键时期4.三部委发布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会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什么影响?5.新能源汽车主要推动力6.新能源汽车好吗,优点缺点有哪些易车讯 日前,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了对于电动车行业的看法,雷军认为小米只有成为电动汽车前五才能成功。在全球电动车

1.杉杉股份属于什么板块

2.重生电池霸主,中国动力电池霸主宁德时代何去何从

3.2025年将迎氢能产业拐点 | “十四五”成产业链构建关键时期

4.三部委发布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会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5.新能源汽车主要推动力

6.新能源汽车好吗,优点缺点有哪些

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份额_电动汽车电池市场调研

易车讯 日前,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了对于电动车行业的看法,雷军认为小米只有成为电动汽车前五才能成功。在全球电动车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面对特斯拉、比亚迪、理想、蔚来等品牌,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

雷军表示,当电动汽车行业进入成熟期时,全球前五大品牌将会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成功的唯一办法就是成为行业前五名,并且做到每年出货量超1000万辆。竞争将会非常残酷。同时,雷军还表示在进入电动汽车市场前,就进行了深度调研。

同时,雷军发表了针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更多观点,表示电动汽车是一种以智能化、软件系统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消费电子产品。未来汽车制造业的本质,将会从机械制造领域,转型为消费电子领域,并且市场份额也会高度集中于顶级企业。

上个月,雷军在一次内部讲话中透露,小米汽车首台工程车已正式下线。同时,还有消息表示,小米汽车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厂预计会在年内竣工,届时新车的电池预计会来自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激光雷达来自禾赛科技,预计量产时间是2024年上半年。

易车App提供销量、热度、点评、降价、新能源、保值率、实测、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经销商、易车号榜单。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杉杉股份属于什么板块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子或氢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鼓励和支持,以下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展趋势,一起来看看吧!

趋势预测1:产销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全球领先,过去三年连续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累计产销量已超过180万辆。

其中,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别增长53.8%和53.3%,市场占比为2.7%,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虽然质疑声难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车大势已定,只会继续向前。从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万辆、2018年80万辆,而2019年预计达100万辆以上,2020年规划为200万辆。

100万的产销量小目标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着标志性意义,如果实现则代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开始可以支撑起百万量级的规模。

趋势预测2: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

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正在形成。广汽、北汽、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强势领跑,同时,以蔚来、威马、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更是裹挟资本与技术果断进入,走着完全不同的路。

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

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全球覆盖城市将由200个扩大到400个,主推10万元以下微型电动车。此外,明年比亚迪将增加3万个充电配套设施。

北汽新能源发布 “擎天柱”,2019年~2022年,以北京、厦门、广州等城市辐射展开,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运营平台和梯次储能运维平台,建成换电站1000座,运营车辆10万台。

吉利将开发多款电动车型、混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动车型,2019年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车型。

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

蔚来汽车融资达到140亿元,正筹建上海生产基地。蔚来汽车已聘请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内的八家银行为其年内赴美上市做准备,据悉此次IPO规模大约在10亿至20亿美元。工厂方面,目前蔚来汽车已经开始筹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生产基地,规划土地800亩左右。

威马汽车从2019年起,以每年超过一款新车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场。威马汽车首批量产车于今年年中上市,新车将搭载百度Apollo系统,定价在20万元左右,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450公里。

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无论是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还是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都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新的繁荣。

趋势预测3:共享汽车前景光明,隐患暗藏

经历过共享单车的繁荣与寒冬,共享的优势与隐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时租赁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虽然随借随还、自由支配吸引着用户,但充电桩的数量与共享汽车数量不匹配,以及还车点的缺乏,导致行业运营效率低,共享汽车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北汽集团、上汽集团、首汽集团、吉利汽车等传统汽车生产商依旧纷纷进入新能源共享汽车行业。可以说,依赖资本的独立运营派和依托整车企业的出行服务探路派是目前两大主要力量。

随着共享汽车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和运营区域的扩大,共享汽车的经营难度和经营压力不断增大,行业规范运营有待加强,例如保险的完善,为企业制定个性化方案或强制购买运营级商业保险,只有让用户无后顾之忧,未来前景才能长期看好。

趋势预测4:商用车率先上路

人类运输有两种形式:生活流动和商品流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商用车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电动化已经进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车的有效市场目前已经接近饱和,出租车和物流车作为购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领域,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电动化热潮。

众所周知,大城市在解决个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认的方式是减少私家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同理,最有效的解决货物的出行,同样是打造“货物公交系统”。

解决诸如续航、充电、一次装载量等固有短板,“货交”系统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车辆就不再是必须,货物们定时定点定路线上车,分站到达,形成一个高效、有序、减少闲置和浪费的城市货物运力系统,从而形成新一轮新能源热潮。

趋势预测5:配套产业逐步完善

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公开指出:“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我们发展的短板”。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整体建设规模已经严重滞后。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各类充电桩达到45万个,车桩比约为3.8∶1,距国家规划的1∶1还有很大差距。充电技术是电动车发展的关键,未来电动汽车的充电趋势将是“私人交流充电桩日常慢充”与“公共快充补电”两种方式相结合。

预计下一步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无线充电、智能充电、大功率充电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支持加氢站建设运营。

趋势预测6:与人工智能结合,向着无人驾驶前进

在《速度与8》中被黑客攻击导致交通瘫痪的场景已经不是科幻。人工智能+新能源=未来汽车。车联网+新能源将彻底改变出行方式,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开着车不再遥远。

为此,业内人士建议,加快研究并出台运营政策,从国家层面为加快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化奠定法律基础;加强防范汽车被黑客攻击、关键数据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风险;加快部署自动驾驶车辆运营,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速改造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新型城市交通环境。

可以想象,未来一辆由电力或太阳能或其他清洁燃料为动力,由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驾驶汽车,不仅拥有“朋友”属性,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种情感;还是你的专属仆人,替你“跑腿”购买咖啡、机场接人。

趋势预测7:中国特色新能源技术路线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车。

目前,纯电动战略初见成效,但弊端也开始显现。因此,燃料电池、插电式、增程式作为技术补充方案等在某些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和支持。

着眼未来,将重点突破动力电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发电主体能源,充电智能化将引发能源结构的巨大变革。

趋势预测8: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存在诸多问题:1.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2.回收利用体系尚不健全;3.回收技术和工艺水平有待提高;4.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难。

但同时,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完成,这将对动力蓄电池结构设计、连接方式、工艺技术、集成安装的标准化做系统梳理和规定,同时强化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运输、储存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动力蓄电池编码制度及可追溯体系。

同时以补贴的方式规范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将逐渐规范,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趋势预测9:低速电动车卷土重来

此前,依靠补贴政策支持,纯电动A0、A00级市场携低价、牌照优势对低速车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车用户,但由于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对续航里程进行强制升级,车辆成本预计大幅提高,部分过于依赖补贴的车型将黯然退出。

与此同时,低速电动车凭借不依赖补贴、暂时还不需上牌的优势有望卷土重来,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对宽松的三四线城市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占领半壁江山。

低速电动车具备替代同级别燃油车的实力,但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续航虚标、电池衰减、中小企业产品无售后服务等也是突出问题,虽然占据了三四线城市,但低速电动车若想真正赢得消费群体的认可,有更广阔的发展,仍需在售后服务加大投入。

趋势预测10:渠道模式创新

新能源汽车各种销售推广模式层出不穷,包括直营、分销、运营等等,随着汽车渠道和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以电商为主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成为了新的风口。

但是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渠道模式有所差异。有分析指出,一二线市场的用户较为集中、普遍有购车用车经验,取直营体验店的模式更被认可;而三四线城市用户相对分散,且很多首次购车,传统4S店模式信赖度更高。

此外,有些车辆和充电设施运营商通过向潜在用户提供用车或充电服务,顺便销售车辆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由此形成了整个产业链的串联。

重生电池霸主,中国动力电池霸主宁德时代何去何从

2021年,全球各个国家都推出了多项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其中一项就是做出更多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新能源汽车。此举极大地推动了锂电池市场的爆发,同时也给锂电池材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机遇。尤其是正极、负极、电解液三大锂电池材料均有布局的杉杉股份,悄然而至,助力其快速成长。

在正式分析之前,我特意带来了一份领先的锂电池材料清单。请点击链接查看:宝藏信息!锂材料行业龙头股一览

第一,公司视角

公司介绍:杉杉股份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液晶偏振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消费电子、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储能等行业。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整合产业链,扩大规模,迭代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企业。杉杉股份想把自己的核心业务板块建设壮大,然后先把优势给出来。

在粗略介绍了公司的信息后,下面详细介绍公司独特的投资价值。

亮点一:收购LG化学子公司将使强者更强。

自2013年以来,杉杉偏光片业务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市场份额占据全球领先地位。2021年2月1日,LG化学在mainland China的LCD偏光片业务归LG化学所有。善用LG化学在液晶业务上20年的和技术积累,杉杉在液晶领域突飞猛进,将同行甩在身后,进一步巩固了第一的地位。

亮点二:正负极电解液三重奏,奠定锂电池材料领先地位。

正极、负极和电解液是锂电池不可或缺的三种材料。杉杉股份由世界500强企业巴斯夫联合生产。巴斯夫在正极材料领域的领先技术,让杉杉股份在正极材料领域迅速发光。在负极材料领域,杉杉股份获得了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产能也高速发展。现在和中科电气、普泰来属于同一级别,都是目前国内优秀的阳极公司;此外,杉杉股份拥有每年4万吨电解液和2000吨六氟磷酸锂的产能,在行业内名列前茅。

亮点三:绑定锂电池领域头部客户

杉杉凭借在锂电材料领域的市场积累和优质的产品及技术服务,与全球主流锂电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ATL、LGES、CATL、比亚迪、李绅、蜂巢能源、福能科技、郭萱高科、亿纬锂电、SDI等国内外主流电池公司。

由于篇幅不是很长,更多与杉杉股份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相关的信息都在这份研报中进行了总结。点击获取:深度调研报告杉杉的评论,推荐收藏!

第二,行业视角

未来行业将主要发展新能源领域。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取代消费电子市场成为锂电池材料行业最大的终端市场。2021年,各国将受益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指导和碳中和的目标。全球汽车即将进入智能化、电动化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保持较高的增速,从而使得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

此外,电化学储备这一新兴市场属于锂电池行业。未来仍可作为新的增长动力,实现整个锂电池行业的持续良好发展。

2025年将迎氢能产业拐点 | “十四五”成产业链构建关键时期

目前,宁德时代已是中国及全球第一大动力电池厂商宝座。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上,宁德时代几乎占去了大约一半的份额;在全球市场,宁德时代同样相占据当高的份额,大约为三分之一。即便如此,宁德时代要想长期稳坐市场老大的地位,不想被对手逆袭、超越,很明显需要不断努力向前奔跑,特别是在技术和产能上持续保持对同行友商的领先优势。

网上有文章这样写道,但凡有了解宁德时代发家史的人都知道,宁德时代凭的就是三元锂电池的风口才得以快速崛起壮大,甚至一度将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领导者比亚迪都给踩在了脚下。考虑到彼时市场环境和政策,宁德时代可说蹭足了三元锂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所带来的红利。

不过,今年4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宁德时代在未来3~4年间将逐渐增加磷酸铁锂电池产能占比,三元锂电池产能则会逐渐减少。那么,此前将磷酸铁锂电池当成“”的宁德时代,如今又是出于什么原因转而将磷酸铁锂电池捧成了“香饽饽”?

磷酸铁锂电池在时隔三年之后,首次实现对三元锂电池的反超。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国内动力电池产量共计13.8GWh,较2020年5月同比增长165.8%,较2021年4月环比增长6.7%。其中,磷酸铁锂电池产量8.8GWh,占本月总产量的63.6%,同比增长317.3%,环比增长41.6%;同期,三元锂电池产量5.0GWh,占本月总产量的36.2%,同比增长62.9%,环比下降25.4%。也就是说,在2021年内,磷酸铁锂电池的产量首次超过三元锂电池。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5月,磷酸铁锂电池的产量累计29.9GWh,占总产量的50.3%,同比累计增长360.7%;三元锂电池的产量累计为29.5GWh,占总产量的49.6%,同比累计增长153.4%。由此可见,凭借5月份的产量反超,磷酸铁锂目前在总产量上也暂时领先三元锂电池。

今年5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9.8GWh,同比增长178.2%。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5GWh,占总装车量的45.9%;与此同时,三元锂电池装车量5.2GWh,在总装车量中的占比下降至53%。而据业内人士预测,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预计会在2021年6月份超过三元锂电池,重回动力电池市场老大的地位。而2021年1~5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达17.1GWh,占总装车量的41.3%;三元锂电池累计装车量达24.2GWh,占总装车量的58.5%。

作为当前动力电池领域两大技术路线,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之间几乎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三元锂电池因为有着更高的能量密度,在最近几年风头正盛甚至有盖过磷酸铁锂电池的趋势。但相比较而言,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安全性。

事实上,自2018年市占率被三元锂电池首次超越后,磷酸铁锂电池在市场上的份额就逐渐下降。根据动力电池联盟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70.6GWh,其中三元电池占比55.5%,磷酸铁锂电池占比39.7%;同期,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分别为33.1GWh和22.2GWh,分别占装车量的58.1%和39%。而业内人士指出,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占有率“一波两折”的背后,或许最关键还是因为成本。

2016年底,国家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首次将电池能量密度纳入补贴参考指标。而当时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水平主要集中在70Wh/kg~80Wh/kg左右,与“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0Wh/kg,对高于120Wh/kg的按1.1倍给予补贴”这一标准有着不小差距,因而无法享受这波政策优惠,逐渐被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电池超越。

然而,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平均约50%,让磷酸铁锂电池再次有了与三元锂电池一争高下的可能。2020年4月,《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将补贴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较三元电池更具成本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不仅如此,2020年比亚迪刀片电池问世了后,磷酸铁锂电池更是受到市场热烈追捧,需求增长,磷酸铁锂电池产量也不断攀升。

动力电池联盟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国内动力电池产量累计为83.4GWh(包含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基地生产部分),同比累计下降2.3%。其中,磷酸铁锂电池产量逆势增长,产量累计达34.6GWh,同比累计增长24.7%;三元锂电池产量累计达48.5GWh,同比累计下降12%。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指出,预计未来磷酸铁锂电池的渗透率有望提升至45~50%。此外,海外市场上,包括特斯拉、大众、苹果等巨头都表示,开始考虑今后在新能源车型上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可能性。甚至有国际市场调研机构预测,磷酸铁锂电池有望在未来10年内超过三元锂电池,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在6月13日的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中国自主品牌电动车在技术上已超越外资。今年5月份,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已经超越三元锂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以一己之力将磷酸铁锂电池从市场边缘化地位拉了回来。重庆璧山工厂电池产能已达20GWh,年底要达到35GWh。

据华安证券的一份研报称,在极限测算下,磷酸铁锂电池较三元电池在正极和电芯层面分别有 55%和22%的成本优势。在当前补贴方案下,即使考虑到补贴的差异,由三元换成铁锂电池也会带来9~11%的成本降低,在2021年补贴退坡后这一降本效果则会更为显著。而在成本驱动下,各大车企纷纷推出磷酸铁锂车型。

除了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在增多,磷酸铁锂价格也能反映出市场需求量的激增。国海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从2020年10月开始磷酸铁锂价格一路反弹,从低点的3.2万元/吨增长到5月份的5.1万元/吨,半年多的时间里涨幅超过59%。据华安证券研报预测,2021年将是磷酸铁锂的需求增长大年,预计同比增长80%。

在充电桩和快充技术还没普及的数年前,纯电动汽车实际续航里程基本可以决定用户的出行范围。而随着充电桩和快充技术不断普及开来,消费者其实对新能源汽车续航要求已经没有了初期那么强烈,所以三元锂电池最大长处也逐渐没有那么耀眼。

同样因为续航能力不再是新能源汽车唯一的刚需,三元锂电池在安全性上的弱势就越发凸显。而近几年来,磷酸铁锂电池不仅将安全上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而且还通过CTP技术弥补了能量密度上的不足。

宁德时代如今选择增加磷酸铁锂电池产能,减少三元锂电池产能,根本还是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正如曾毓群本人先前所说:“宁德时代全产业链都做,身为搬砖搭台子的角色是不能有偏科的。现如今,随着充电桩普及率越来越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不再被强制要求很长了,此时的磷酸铁锂电池由于成本低,增长速度就会加快。所以从比例上来说,未来磷酸铁锂电可能会逐步增加,三元电池则百分比较小,但不会完全消失。因为当前一些高能量密度、高续航的高端车依旧需要三元电池的支撑。不过,磷酸铁锂一定是有大用的。”

从技术角度而言,在整个电池行业中,宁德时代还是颇具竞争力的。(引用来源世纪证券所发报告)

首先,宁德时代高度重视产品和技术工艺的研发。公司研发费用绝对值显著高于业内其他公司,2020年支出35.69亿元,五年复合增速33.2%。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维持在7%左右,2017年后低于同行公司,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规模及增速领先行业所致。对比国际另一大动力电池巨头,韩国LG化学2020年电池板块研发投入为24.2亿元,五年复合增速9.7%,研发费用率仅为3.3%。公司拥有涵盖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测试验证、工艺制造等领域完善的研发体系,通过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产品质量保持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其次,截至2020年底,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5592名,占比18.16%,其中拥有博士学历的127名、硕士学历的1382名,整体研发团队规模和实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广泛深入的合作为辅,建立了多部门、内外协同的研发模式,构建了规范、标准、高效、持续的研发体系。截至2020年底,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拥有2969项境内专利和348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共3454项。我们认为公司的技术优势仍将长期保持。

第三,公司已拥有四大研发中心、五大生产基地,研发实力和生产能力全球领先。在国内,公司完成了宁德时代为中心,青海时代、江苏时代、四川时代等子公司为重要支柱的布局,占据了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半壁江山。同时,2014年公司成立了首个海外子公司德国时代,随后逐渐完善全球化布局,相继成立美国时代、法国时代、日本时代等子公司。2018年公司在德国启动建设首个海外生产基地,面向全球做大做强,10年时间公司已成功蜕变为全球动力锂电池行业龙头。

最后,公司拥有明确的长期技术路线规划,目前产品性能升级基本符合预期。多条线路并行是公司发展电芯事业的核心思想,三元锂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乘用车,目前形成了以NCM523产品为主,NCM811作为高端产品的格局。而磷酸铁锂产品主要应用于中低端乘用车,商用车以及储能领域。电池包成本主要源自电芯材料与结构件, 而二者又共同影响着电池系统性能。公司牢牢把握“高比能、长寿命、超快充、真安全、自控温”五大动力电池核心竞争力,革新电池结构与材料技术 并辅以智能系统管理,实现降本增效,解决续航里程短、电池寿命短、充电时间长、低温性能差、安全性能差等用户痛点。

最后也不得不提的是,下个世代电池技术——全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使用固体材料作为传输电的锂离子来回移动的电解质。与使用电解液的锂电池相比,不易发生短路,起火等风险小。其特点是电极和电解质交替排列,易于叠层化。因此,单位重量的能量密度比现有锂电池高,在电池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提升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

然而,全固态电池存在的很重要难题之一在于,目前成本被业界认为比锂电池高4倍以上。据美国福特汽车估算,目前纯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的成本为每千瓦时约1.3万日元,到2030年将降低到1万日元以下。 海外某些厂商就希望率先掌握全固态电池技术,同时更早量产入市,从而在动力电池市场争取挽回局面。

(我为科技狂整理)

三部委发布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会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氢能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文丨杜巧梅

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和政策的助推,新一轮的能源革命正在来临。

继今年9月21日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支持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后,10月15日,工信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438号(经济发展类105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出,为推动我国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汽车健康发展,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国家氢能产业有关规划,同时明确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氢能产业与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成本降低让其产业化实现成为可能。

“氢能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10月15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在2020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上表示,“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理想能源媒体。”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当天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预计,到2050年氢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10%、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3000万辆、氢气需求量6000万吨,全球进入氢能社会。

的政策发挥了推动作用,今年将成为中国氢能产业大规模发展的元年也成为大会共识。

氢燃料汽车产业步入快车道

9月22日,国家***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而这一目标的确立也意味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挑战日益严峻,“十四五”时期,能源规划也将要与之适应。

“能源的供应侧中可再生能源不能低于80%,能源的需求侧电动化率也不低于80%才有可能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10月15日,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德权在接受智库君访时表示,从能源的生产、运输、加入、使用全生命周期来看,锂电技术路线存在碳排放疑问,唯有氢能在电动汽车领域可以实现完全的脱碳。

“2025年,可再生能源生产成本将全面低于化石能源,所以具有经济性。生产侧的经济性和需求侧的经济性也决定了氢能源汽车进入了可持续发展阶段,也就是进入了高速增长的时刻。”?朱德权告诉智库君。

同样,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广也预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拐点将出现在2025年,2025-2035年将成为国内氢能产业的高速的发展期,2035年之后将会进入规模化应用的阶段。

而在顶层设计和鼓励以城市群为引领、强化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政策指引下,各地方也都发布了相应的发展规划。

据智库君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已经提出了包括加氢站建设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数量、氢能产业体系打造等在内的发展目标。

以广州为例,7月30日发布的《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中提出打造“一核、一枢纽、三基地”的产业布局,瞄准建设大湾区氢能产业中心、网络枢纽和氢能交易中心的战略定位,将广州建成我国南部地区氢能枢纽的目标。并到2022年完成氢能产业链关键企业布局,实现产值预计200亿元以上;到2025年初步建成氢能产业链,实现产值预计600亿元以上;到2030年建成加氢站100座以上,建成氢能产业体系,实现产值预计2000亿元以上。

“我国相关省市、企业和机构近期纷纷提出愿景、各有特色。但目前产业对氢能研究不够,难以形成全国整体概念,需调研编制规划指导。”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大会上指出,氢能产业发展需要一个合理务实的规划设计和标准,需明确方向,防止产业发展盲目性。

而在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看来,氢能产业要在2025年实现拐点必须解决核心材料国产化的问题,同时也要将氢气的成本降下来。

“整个市场的效益还要看宏观政策,各个省市都在制订详细的发展。未来五年时间里,实现一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目标是有可能的。”?卢兵兵告诉智库君,“但只有成本降下来才有产业化、商业化的可能。”?

产业链重构,探索商业化运营模式

“氢能产业正处于大规模爆发前夜,‘十四五’成为产业链构建关键时期。”张银广表示,“我们和国外的差距在于技术和装备的成熟度,下一步,应通过示范城市群,构建商业模式,让自主技术和装备快速成熟起来。”

日前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目标也是利用4年时间,来打造国内氢能产业链,让整个产业链趋于完整。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进入规模化运用之前,氢能的应用依然面临国家宏观政策、商业化运营模式、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氢能作为危化品管理,还没有纳入能源品种,对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目前,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瓶颈较大,希望从国家角度统一规划,让产业有参照,否则很难形成规模。”张银广指出,除了破除制约性政策外,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还要增加一些长期有效的引导性政策。

“不仅仅是在示范期和示范城市群范围内的支持政策,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一些长期的、能够结合氢能源利用和与碳减排、环保相关联政策,来支持氢能产业的发展。”张银广表示,长期有效的政策让企业能够长远布局,离可操作和可商业化更近一些。

同时,在有限的补贴基础上,引入大规模社会化资本是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规模化应用的有效路径。

未来,通过社会化资本放到较长周期,构建更大的应用场景,让产业具备商业化能力,随着规模的扩大、成本的降低,从重型运输车和物流车到船用领域在内的多个氢能应用场景的市场空间也将会梯次打开。

此外,加氢站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给示范城市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奖励资金不得用于支持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生产投资项目和加氢基础设施建设。

“加氢站没有补贴,恰恰是在考验每个示范运营城市的综合能力,要避免过去建设充电站没车充电的情况出现。”电动汽车电驱动全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贡俊表示。

“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要有加氢站,二是要有相对应的基础产业,三是要有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目前来看燃料电池车比锂电池车更困难的是加氢站的建设。”在卢兵兵看来,一方面,加氢站的建设和投入比充电桩要大,同时对场地的要求更高;更为重要的是,电的获得比较方便,而氢气需要具备条件的地方才可能供应。

据了解,目前发展改革委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修订过程中,除了推动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及技术、支持企业在相关技术领域提升产业化能力外,下一步,将统筹推进加氢网络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建设加氢站。

“目前来看,基础设施的瓶颈比较大,必须由国家能源企业,中石油、中石化在国家整体规划下有、有目的的推动建设。”张银广最后指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主要推动力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国家一贯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态度和决心。今年,充换电基础设施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并写进了中央工作报告;国家各级接连出台多项利好政策,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作为复工复产和转型升级的重点。而此次汽车下乡以新能源汽车为标的"精准施策",又新添了一份有力的证明。

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程度。多年来,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日臻成熟,产品方面如今已是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市场认知度、接受度不断提高,整个行业越来越成熟。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417万辆,已连续5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以上都是重要原因。而最核心的原因,则是新能源汽车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的汽车消费需求。

第一,不要小看农村地区的消费升级趋势。数据显示,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增长了9.6%和9.9%。从保有量上看,农村地区百户汽车保有量已从2013年的9.9辆增至2018年的22.3辆,乡镇居民的消费能力正在迅速提升。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整个中国农村市场有760万辆三轮车和低速车,这些车有着迫切的升级置换需求。如果政策到位,配套设施和服务得当,纯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广有很大的潜力,能够转化成为每年20万辆到30万辆规模的市场需求。

第二,从便利性角度看,在农村地区,用电动汽车其实比燃油车更方便一些。现阶段,乡村加油站的分布密度远远不及城市。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近10万座加油站,仅有11%分布于农村,而农村区域在国土面积中的占比达90%。农村居民给爱车加油,驾车往返50公里,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而换成电动汽车就不一样了,农村地区生活空间较大,完全可以在自家院落里安装充电桩,停车、慢充两不误。而据相关调研,城市中各个住宅小区,由于电能扩容包括其它物业等各方面的原因,只有40%-50%的电动汽车用户能够装上专属充电桩。

第三,最重要的是经济性。可以说,7万以下经济型市场,新能源汽车已经"完爆"燃油车。或许,这就是铃木退出中国的根本原因所在。新能源汽车不仅免收购置税,更重要的是使用成本真的很划算。以本次下乡活动推荐车型之一的北汽新能源EC3为例,NEDC续航达到了330km,补贴后官方指导价低至5.98万元,还能享受任性置换、金融免息、无忧用车、体贴服务等多重惠民条款,综合优惠力度最高达2万元。而且,EC3使用成本百公里仅需5元钱,如果换成油车,相同里程下用车成本翻10倍都是非常正常的。

总的来说,不论是从战略层面、企业发展,还是对乡村消费者而言,新能源汽车下乡是一件一举多得的政策,既能够激活乡镇市场的消费力,同时可以改变农村传统的出行方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也能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

新能源汽车好吗,优点缺点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主要推动力?

钴是具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表面略带淡粉色,质硬而脆,有铁磁性。碳酸钴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有毒性,会刺激眼睛、皮肤以及呼吸系统,通常呈粉红色或淡红色结晶性粉末状,化学式为CoCO3,几乎不溶于醇、甲酯、氨水等有机溶剂,可溶于酸和氢氧化钠。

碳酸钴具有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是重要的钴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在颜料、合金、冶金、催化剂、选矿剂、化妆品、农业、饲料、微量肥料、陶瓷、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氧化钴生产、电动汽车等领域。

碳酸钴可由金属钴或含钴废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钴后,再与碳酸钠反应制得。从钴产量来看,全球范围内,刚果、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古巴是钴的主要生产国。其中,我国钴产量约占世界钴产量的7%左右,排名世界第二,碳酸钴生产原材料供给充足。

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2027年碳酸钴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碳酸钴生产国、消费国,也是碳酸钴最大出口国。

我国碳酸钴产量占世界碳酸钴产量的60%以上,云南、广东、贵州等省份是我国碳酸钴主要产地。其中,云南碳酸钴产量位居国内第一,占我国碳酸钴总产量的50%以上。

我国碳酸钴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是主要驱动力。“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随着扶持力度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700.3万辆,较2019年增长91%。

新能源汽车产量迅速增长,带动锂离子电池需求上升。碳酸钴是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材料,随着锂离子电池市场迅速增长,碳酸钴发展前景广阔。

全球范围内,嘉能可、欧亚、洛阳钼业等跨国矿企占据了碳酸钴的主要市场份额,我国碳酸钴行业内既有技术领先、生产规模大的大型企业,也不乏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这些企业在研发技术、产品质量、产品开发能力等方面实力参差不齐。

新思界产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碳酸钴行业竞争激烈,存在产品同质化、高端产品缺乏等问题。此外,碳酸钴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环保监管力度越来越高,我国碳酸钴企业亟需探索更清洁环保的生产方式。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劣势如下: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是:

1、新能源汽车是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主要使用非燃料动力装置,不需要燃烧汽油、柴油等。,而是使用清洁能源,如电、太阳能、氢气等。这样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省钱。燃油车每公里的燃油成本在0.6-0.8元左右,但用电只需要0.2元。此外,电机的结构非常简单,不易损坏,不需要频繁维护。

3、新能源汽车不需要限量出行。由于环境污染严重,为了缓解环境压力,许多城市都用了限制汽车数量的方法来限制私家车的出行。但是新能源汽车几乎是零污染、零排放,所以不在限行范围内,出行更加方便。

4、效率高。通用新能源汽车用新技术和新结构来提高效率。

新能源汽车的缺点是:

1、充电困难且缓慢。由于新能源汽车还未普及,很多城市或地区缺少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充电桩,充电不方便。另外,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装置系统还不是很成熟,充电慢,通常需要几个小时,不方便。

2、续航里程短。对于使用电力的新能源汽车来说,车辆电池的存储容量是有限的,因此车辆的连续行驶里程也会受到限制,一般不可能行驶很长的距离。

3、售后服务还不成熟。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新星”,各方面仍在探索和完善。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售后维修,不能及时维修的熟练维修人员并不多,给车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文章标签: # 汽车 # 新能源 # 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