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购车指导 购车指导

哈曼集团旗下品牌_哈曼汽车事业部品牌建设

tamoadmin 2024-07-23 人已围观

简介1.回忆杀(之二):你还记得2007年的汽车广告么2.汽车膜品牌都有哪些?3.灵魂的碰撞 Flyme Auto能为领克08带来什么?4.揽境上市,一汽-大众既往开来再向上 | 汽车产经5.试驾极狐阿尔法T,造车新势力2.0?6.24万起的ARCFOX αT,会是北汽新能源的救命稻草吗?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大批造车新势力也应运而生,其中主打高端电动车细分市场的蔚来、特斯拉市场表现

1.回忆杀(之二):你还记得2007年的汽车广告么

2.汽车膜品牌都有哪些?

3.灵魂的碰撞 Flyme Auto能为领克08带来什么?

4.揽境上市,一汽-大众既往开来再向上 | 汽车产经

5.试驾极狐阿尔法T,造车新势力2.0?

6.24万起的ARCFOX αT,会是北汽新能源的救命稻草吗?

哈曼集团旗下品牌_哈曼汽车事业部品牌建设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大批造车新势力也应运而生,其中主打高端电动车细分市场的蔚来、特斯拉市场表现甚至全面碾压豪华品牌。随着体量的扩容,高端电动车细分市场也迎来了新玩家,例如高合、ARCFOX。9月26日开幕的北京车展上,高合、ARCFOX分别带来品牌首款量产车型HiPhi?X、αT,其中高举高打的HiPhi?X将对标特斯拉Molde?X,ARCFOX?αT则竞争蔚来ES6。

霸屏全球地标,?高合HiPhi?X即将上市,PK特斯拉

怎样才能同时打卡全球各国标志性建筑?高合给出了大家答案。前不久高合汽车亮相在中国北京、日本东京、美国纽约、英国伦敦等地的地标性户外大屏上,瞬间打卡全球多个地点,其中一条广告语文案为:

致特斯拉:“Hi,你曾说:‘希望有人为世界造出更好的电动车。’现在,我们来了。”

凭借这句轻巧的文案,搭配"隔空喊话"的创意展现手法,这一颇为独特的宣传方式也引来了全球各大媒体的报道,同时大家也为高合汽车及其创始人丁磊的"勇气"点赞。

时间拨回到2017年,曾任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丁磊创立了华人运通汽车,并确定以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三智”为战略布局,此外该企业也是一家专注于未来智能交通产业的创新型出行科技公司。成立仅仅3年的时间,高合就敢和特斯拉一决高下,这是否只是单单的喊口号?

2020年8月11日,华人运通正式宣布旗下豪华纯电动汽车“全球首款可进化超跑SUV”?高合HiPhi?X将于北京车展期间全球上市。高合HiPhi?X是基于全球领先的HOA开放式电子电气架构开发的新一代可进化汽车,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软件和硬件的分离,可以通过不断自主学习和远程软件迭代。据悉,高合HiPhi?X将于今年年底实现小批量试生产,2021年上半年正式交付市场。

特斯拉Model?X自2015年上市以来,依靠着领先的技术指标以及宽敞的车内空间一直占据着国内中大型纯电SUV的市场,但现在Model?X迎来了新的对手-高合HiPhi?X。Model?X拥有"鸥翼门",而高合HiPhi?X配有更多开门方式的NT展翼门;Model?X车长5037mm,而高合HiPhi?X车长5200mm;同时新车得百公里加速也远超Model?X。在技术层面,特斯拉确实拥有很多“黑科技”,但高合的“可进化”技术似乎更有竞争力。

ARCFOX首款车型即将上市,“剑指”蔚来

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北汽新能源凭借着相比同级更高的性价比以及更长的续航里程等特点,一直占据着国内重要的市场地位。早在2016年,北汽新能源旗下ARCFOX事业部就已经成立,到今年3月ARCFOX事业部已经正式独立,不久之后也与麦格纳成立合资公司,不难看出,ARCFOX品牌的技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

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刘宇曾表示,ARCFOX定位于北汽集团的“造车新势力”,该品牌将会以全新的姿态面向消费者。相比同为新势力的蔚来汽车,ARCFOX拥有麦格纳的生产技术以及制造环节,同时也拥有北汽蓝谷的营销策略支持以及渠道建设。此外,ARCFOX后方强大的北汽集团,也是蔚来汽车难以比拟的。

ARCFOX作为北汽旗下的高端品牌,目前已与全球多家供应商达成合作,其中包括麦格纳、华为、戴姆勒、博世、西门子、SK、哈曼等时间顶级企业。麦格纳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多元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华为则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这些优质的技术也将成为ARCFOX竞争蔚来汽车的资本。

就具体产品而言,ARCFOX首款量产车型-αT将于北京车展上市,定位为中型SUV,相比蔚来ES6,该车拥有更长的轴距以及更长的续航里程。此前,αT的预售价格已经公布,653km版本车型预售价为28万,相比蔚来ES6售价更低。值得一提的是,αT还拥有全球首个商业搭载5G技术的IMC智能模块标准架构,同时新车配备了华为5G?T-BOX技术,也是5G技术落地的首款汽车产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回忆杀(之二):你还记得2007年的汽车广告么

目前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最完整的产业和最多的品牌,但为何中国汽车对于新能源还是如此焦虑?

对于车企而言,盈利难无疑是焦虑的主要来源。企业的目的是盈利,但电动车为企业带来的多是亏损。比亚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19年收到了来超过36亿元的2018年新能源补贴,而比亚迪2019年净利润则仅为16.12亿元。其实电动车利润低是因为制造成本高,而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来自电池。一台售价15万的电动车,其电池成本要占到售价的40%以上。

反观国外品牌尤其是豪华品牌,超高的产品溢价很大程度稀释了电池成本的占比,而相比传统燃油车,三电系统的研发成本相比发动机和变速箱来说要大幅降低,因此对于豪华品牌以及大众丰田来说,发展电动化反而可以提升产品的利润空间,这也让外资品牌面对中国新能源市场展露出垂涎之色。

如果中国车企再不解决电动车没利润的问题,外资品牌将在未来用很短的时间收割下自主品牌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用户。

因此,中国电动车走高端化路线、提升产品价值是抵御外资品牌冲击绕不开的一步。庆幸的是,中国车企已在近两年意识到了电动车高端化的必要性,也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做出尝试。蔚来靠服务在2018年卖出了一万多辆ES8;荣威靠豪华造出了传统车企中第一辆30万的电动车;广汽靠科技造出了加速堪比特斯拉的AionLX。中国车企在高端路线上看似已经取得了成绩,但仅靠这些去对抗奔驰宝马和大众丰田还远远不够。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升级,还要在技术、生产和市场三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有人说,中国汽车何谈技术优势?如果是欧洲人发出这样的疑问那是源于自负,如果是中国人那就是源于自卑。

在内燃机时代,我们在发动机、底盘、变速箱“三大件”的积累上确实与欧美差距较大,但在电动化时代,最大的电池厂宁德时代在中国、最好的车机系统供应商BAT在中国、最早的5G开放商华为也在中国,可以说目前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最高技术水平都在中国。此外,众多国外知名供应商也在中国纷纷建厂,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链的中心。

汽车产业之所以是现代工业的明珠,就在于它集合了制造业中最多的供应商,搭建了最复杂的上下游产业链,而当中国汇聚了最多最先进的供应商时,我们就掌握了汽车电动化时代最先进的技术。

引领科技还是要看融合创新

众所周知,特斯拉之所以能成为一家具有颠覆性意义的车企,其核心驾驶就是三电技术和自动驾驶,如今中国的三电技术已经可以和特斯拉媲美,想要超过这个标杆,自动驾驶就是中国电动车下一个努力方向。

2015年,上汽与阿里的联手铸造了汽车网联化的,在中国乃至世界层面掀起了车联网的风潮,也成就了汽车主机厂和供应商间的经典合作。接下来,中国汽车需要更多像上汽和阿里这样的合作让自己完成从追赶者到领先者的转变。

2019年的上海车展上,北汽旗下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ARCFOX发布了全球首个商业搭载5G技术平台——IMC智能模块标准架构,而在该构架中负责5G和自动驾驶部分的正是华为。

首先,北汽联合华为为ARCFOX构建了一套包含3颗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3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芯片算力达到352?tops的自动驾驶系统。华为在5G上的成绩有目共睹,而想要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5G是基础,因此华为也利用自己在5G技术上的优势为车企打造了一整套的供应链。

在去年的上海车展上,华为除了为ARCFOX站台,自己也设置了展位,并表示华为不会造车,但会为汽车主机厂提供集成化的技术服务,包括智能驾驶、智能互联、智能网联、智能能源、云服务等汽车新增部件领域。

ARCFOX与华为的合作让人和容易回想起上汽与阿里,比起互联网第一车,5G第一车或许更加吸引人,这种融合创新让两者合作的星星之火能够在自动驾驶领域形成燎原之势,那在车联网和自动驾驶两大技术领域取得领先地位的中国汽车将为电动化时代铸造起坚实的技术壁垒。

智能+制造的合资新模式

合资是中国汽车工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从北京吉普到上海大众再到现在的北京奔驰、华晨宝马等,中国汽车用40年的市场去和国外车企换技术,但如今技术没有学来,市场也被合资车企占领。

但对于用市场换技术,包括尹同跃和魏建军都曾表示,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汽车来说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我们需要与德国和日本的沟通,虽然没能学到技术,但中国因此有了发展汽车的氛围。

40年前的合资,中国汽车没有话语权,但40年后,中国汽车已经在电动化的技术和市场上取得了阶段性的领先,当拥有了市场技术双重筹码时,我们就可以与国外企业以平等的姿态去对话去探索新的合资模式,从中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麦格纳格拉茨工厂奔驰G级生产线

以前的合资大多为主机厂与主机厂之间的合作,而北汽蓝谷与麦格纳的合资开创了车企与零配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模式。虽然智能网联和三电技术是中国车企的强项,但在整车制造生产上欧洲有着上百年的底蕴和积淀。麦格纳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具有完整的整车工程开发和生产制造、电动汽车平台开发等方面技术,其下属公司麦格纳斯太尔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工程服务和整车制造公司,近年来为奔驰、宝马、捷豹路虎等品牌汽车代工生产超过350万辆整车。

ARCFOX首款量产车N60将在镇江基地投产

目前北汽蓝谷与麦格纳合资建设的镇江基地已投入生产,ARCFOX生产首车N60已于去年年底下线,未来每年将有10-15万辆ARCFOX从这里生产出来,麦格纳所遵循的欧洲全系百年豪华车的制造标准、近乎苛刻核检以及对细节的把控都将为ARCFOX提供品质保证。

面向用户才会走向未来

说到新品牌的营销,就绕不开蔚来,而如何直面用户则是蔚来为中国汽车带来的最大贡献。由于造车新势力企业的蔚来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次传统经销商加盟的模式在品牌早期很难走通,这就逼迫着新势力不得不去直面用户,没有了经销商的包销分销,车企需要想办法把车从自己的手里直接卖给消费者,而蔚来思考的就更难:如何将一款四五十万的电动车卖给用户?

于是有了开在北京长安街上的NIO?HOUSE,有了蔚来App,有了蔚来这样一个主要靠圈层而非产品支撑起来的高端品牌,也有了2018年ES8的1.13万辆销量。

直面用户,这看似是新势力的无奈之举,但它是高端电动化品牌的必修课,而白手起家的蔚来能做到,传统主机厂没理由做不到。自蔚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开始加强用户运营,ARCFOX作为传统主机厂打造的全新高端品牌,在经销商模式下加入了用户运营的思路,赋能经销商,也面向自己的用户。去年广州车展ARCFOX举行“无界生态”发布会,核心关键词就是用户。

简单说,ARCFOX的“无界生态”做了三件事。一、为了全面精准地洞察用户,ARCFOX在营销全业务链上打造了业务信息的数据化,构建了全体系的数字化运营管理中心,建立了贯通直达用户全旅程的数据治理架构,实现了客户价值洞察、精准营销和服务体验优化。二、ARCFOX将与经销商共同建立100家高度数字化实体店,它们将包括“以功能划分的经销商店”与“以品牌和体验为目的的厂家直营店”。三、打造真正的全场景、全生态服务平台——ARCFOX?GENIUS。

ARCFOX四年铸造,我们看到了中国车企在高端化、智能化上的新思路。它首先联合了包括戴姆勒、华为、博世、SK、西门子、哈曼等全球顶尖供应商;其次ARCFOX还极具开创性地与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合资成立具有百年豪华车制造标准的生产基地;最后,ARCFOX紧紧抓住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直面用户,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将品牌形象植根于用户内心。

2019年日内瓦车展ARCFOX品牌全球发布

技术、生产、营销,在电动化时代这些仍将是一个企业的基石,而想要打造一个真正的高端品牌,中国车企也仍需要从基础出发,在基础层面得到提升,而技术、生产和营销实现高端化后,高品质高价值的产品自然是水到渠成。只有发展高端化才能走出去,走出去才能掌握话语权,在电动化时代来临之际,中国汽车是时候成为全球汽车工业规则的制定者了。

文/王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膜品牌都有哪些?

2007年,北京奥运会的前一年。按照之前东京奥运会、汉城奥运会的经验,但凡亚洲国家举办奥运会,奥运会之后几年的汽车市场将会迎来大幅增长,更何况这次还是北京,背后是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

因此,2007年成为各家合资车企密集投放新车的一年。这一年的汽车广告也要比2006年和2009年更多,差不多多出了30%-50%左右。

从2007年的汽车广告可以看到,豪华品牌已经不局限于BBA,SUV的兴起也从这时候开始——这也可能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属性有关。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呈现更多样性、更高端化的丰富性,中国汽车消费开始呈现出超出所有人预期的高速发展态势。

1) Jeep指南者

2007年Jeep在中国投放了指南者,通过进口方式导入。而它是当时进口车市场比较少见的“紧凑型SUV”,主打的是都市风格,所以我们能够看到除了Jeep特有的七孔格栅外,很多细节是很圆润的——这个风格其实后来体现在自由客上面更多,指南者后期变成了相对更传统家用风格的方正设计。

2007款指南者搭载的是170马力的2.4L发动机,搭配的是CVT变速箱,同时还有适时四驱。这个配置卖多少钱呢?23.99万元到26.99万元,对比当时国产CR-V的价格,Jeep指南者的价格完全没有进口车的溢价,所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克莱斯勒经销商的销售主力。可以说,Jeep在全新大切诺基上市之前,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定位并没有比主流合资品牌高半级。

2) 凯迪拉克SLS赛威

2007年的时候,凯迪拉克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对标奥迪A6L的SLS赛威车型,无论是气场还是配置,其实都是高于那时候的奥迪A6L产品。或许凯迪拉克错半级竞争的打法就是那时候形成的。

在海外并没有SLS车型,凯迪拉克的旗舰其实是STS,不过后来导入中国市场进行了加长,就改为SLS,而中文名称则是依照STS的上代车型Seville翻译为“赛威”。

赛威确实很气派,凯迪拉克的广告也自然大手笔,用的是跨页,以一种很“稳重”的姿态来呈现这款车长超过5.1米的中大型豪华车。一个细节是,那时候凯迪拉克的豪华轿车就用了垂直式前大灯组,尽管受制于技术没法做得细长,但是也能够看到连体式大灯的影子了。

赛威搭载的动力总成也很旗舰:顶配4.6L V8北极星发动机、高配3.6L V6发动机、中低配2.8L V6发动机。不过那时候的2.8L V6自吸的动力也就是现在很多车2.0T的水平,甚至1.5T高功率也能够达到,搭配五速手自一体变速箱、MRC电磁悬挂系统等等。当然赛威的价格也不菲,从40万元到80万元,涵盖了A6L到7系的价格区间,大概相当于一开始CT6的定位。

最有意思的是,凯迪拉克SLS赛威广告词很有那时候的台湾营销人的腔调,比如行文会用上“阁下酌选”、“阁下携手先行”这样特别独特的用语,显得很有尊崇感。

3) 丰田凯美瑞

2007年是凯美瑞叱咤风云的时期,一上市就把曾经的中高级车冠军雅阁拉下马来,终端销售也是加价不止。所以这个凯美瑞的广告也是投得毫不手软,尽管只是一款主流合资品牌的中高级车,可是也使用了跨页广告,而跨页广告这在此之前基本上是豪华品牌的专属。

2008款凯美瑞没什么大的变化,不过增加了一些主被动安全装备,比如ABS+EBD+VSC+TRC,还有氙气大灯、AFS前大灯智能随动转向系统和ALS自动车身水平控制,部分车型增加了侧安全气囊和安全帘,诸如此类。

此外,那时候丰田使用的品牌slogen还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4) 英菲尼迪FX

2006年左右,英菲尼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个诞生于北美的日系豪华品牌,希望能够赶上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大爆发周期。从广告画面上我们能够看到,早期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仅仅只有七家经销店,除了传统的北京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之外,那时候成都三和英菲尼迪就已经开业,甚至广州都没有建店。

英菲尼迪当时主推的车型是FX,也就是现在的QX70。不过那时候的FX已经临近换代末期了,后续的FX才是真正的经典设计。那款车型放到今天来看依然有种“动物凶猛”的感觉,符合当前越来越多车型所塑造的攻击性前脸设计——你要知道,这款车可是在十多年前设计的。

说回2007年的这款FX,在前大灯和格栅设计上还是相对平庸、稳重了些,但是整车的比例仍是以性能轿跑为核心,可这又是一款SUV车型,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沟通鸿沟——彼时中国市场对SUV的理解刚刚才从硬派方正开始转向城市化的圆润,而FX就直接跨到了轿跑造型上?

不过FX主打的卖点还是动力性能,320马力的V8发动机,对比稍后的讴歌,却没有被放大出来。

5)讴歌TL

讴歌和英菲尼迪差不多是前后脚进入中国市场,不过作为北美最早诞生的日系豪华品牌,讴歌是事实上的最后一个到中国市场的日系豪华品牌。所以,讴歌的文案还专门用了一行小字写到:“Acura是Honda的高端品牌,畅销美国20年”。

从画面上看,讴歌TL的广告要比英菲尼迪FX简洁许多,盾形的前网格栅和刀锋腰线都让人记忆犹新,而硕大的270、3.2、VTEC的字符也很好的凸显了讴歌TL的卖点。3.2L V6 VTEC引擎,以及270马力的数字,让讴歌TL确实很快吸引到那些追求速度感的有钱人。

可更大的问题是,那些有钱人很难买到它——全国都只有五家经销店,分别是北京两家、南京、深圳、佛山各一家。不过即便如此,佛山这家讴歌店也卖成了这个品牌的“奇迹”——今后十多年,据说有一半的讴歌车型行驶在佛山。

一个题外话是,讴歌TL这具3.2L V6发动机很快就被新的3.5L替代,价格也从早先的39-43万元一下上涨到62万元,当时被很多媒体评价为“讴歌信心爆棚”。几年后因为销量骤降,不得不降价到49.8万元,然而时机已过,TL也黯然退场。

6) 本田飞度/思迪

2007年是第一代飞度以及其三厢版本车型的最后阶段,所以广本对飞度和思迪进行年款升级,希望能够维持销量。

飞度型动派主要是设计了运动型前后保险杠和运动型侧裙边,让新车看上去更运动,同时增加了黑色、紫色和银色新车色。而08款思迪则是用了本田家族式的盾形格栅,做了一个镀铬,本田也为中国市场的思迪专门做了电动天窗的开发,增加了四轮碟刹这些升级配置。

还有就是广本少见的打上了“首付20%个人汽车”的信息,这在当时几乎都以全款购车的时代非常少见,广本应该是最先吃螃蟹的那个。

7-8) 奔驰ML、GL

2007年的奔驰,显然没有近几年这么强势,高端SUV是当时奔驰的利润核心。因此在国家地理这样的男性为主的杂志上,ML和GL双车同时出现也不足为奇了。

这个时期的奔驰ML是M级的第二代车型,平台代号W164,应该也是最被中国消费者熟知的奔驰豪华SUV产品。这代车型改用了承载式车身,动力包括3.5L V6、5.0L V8发动机,还配备有7速自动变速器(7G-Tronic),直接控制(DIRECT CONTROL)悬架系统, 4MATIC全时四驱系统,以及驾驶室管理及数据系统(COMAND)——也就是有了中控大屏、车载电视等可视化装备。

这样一款车在当时要卖多少钱?85.8万元到119.8万元。

不要嫌贵,更贵的还有同平台打造的全尺寸SUV车型——奔驰GL。2006年奔驰GL在M级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大,能够满足第三排乘客的空间需求,显然这么大的车不是为欧洲市场做的——而是瞄准了北美市场那些顶级客户。

奔驰GL的动力总成也和M级不一样,用了一具4.7L V8发动机,250kW最大功率、460N·m最大扭矩,也很美式。GL在M级的配置基础上增加了空气悬挂系统AIRMATIC,还有全景天窗、多区域空调、哈曼卡顿音响等等,这样价格上涨到接近150万人民币,确实是当时的旗舰了。

再后来,奔驰为了厘清SUV和轿车级别的对应,所以对SUV的命名体系进行了变革,M级改用了GLE,GL级则使用了GLS。

9) 奥迪A4 S-Line

奥迪A4是什么时候加长的?在我们印象里似乎已经很久了,可实际上看到这幅广告才想起来了,首次进行加长的奥迪A4是B8车型,于2008年才在中国市场投产,也就经历了两代车型。

换句话说,在2007年推出的奥迪A4 S-Line其实还是标准轴距版本,因此销量表现并没有现在这么厉害,其全年销量也不过164辆,相当于现在一个半月左右的销量而已。

只是由于奥迪在那个时期确实很有钱,尽管这个广告有一半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但偏要投放一个跨页广告。另外就是在右上角有一个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标识,还能隐约让人记得“大众中国2008奥林匹克”的强姿态。

这个时期的奥迪A4在尾标上也没有像现在这么“浮夸”,“1.8T、2.0T”两个排量就是照这样标注,入门级别还提供手动挡选择。还有,那时S-Line版本的价格要比普通版本贵出1万元左右,而到了现在基本上都是双外观选择,价格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10) 福特S-MAX

让人难以置信,福特竟然还在中国投产过MPV是吧?不仅如此,这款MPV还有一个中文名字“麦柯斯”。但是这款车在中国市场从来就没有火过,2007年导入,月销量基本在1000辆以下,然后续存到2014年6月就再也没有销量记录了。

实际上S-MAX一开始信心十足,毕竟是2007年的欧洲年度车,而且算得上是全球首发同步,而且这款车的尺寸并不小,长宽高4760/1910/1640mm,轴距达到2850mm,其实就是蒙迪欧底盘上打造的MPV车型。并且在驾控性能的加持之下,长安福特相信这款车能够比肩奥德赛——不要以为那时候的奥德赛是今日的奶爸车,刚国产时奥德赛其实是休旅车。

S-MAX定价是21.98万元和23.98万元,相比奥德赛也算便宜。那么这款车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其实看看广告画面中的传播亮点就知道了。

S-MAX用 6AT变速箱,重要的卖点是底盘:“媲美轿车的精准驾驭;先进的C3P设计技术打造强健底盘,辅以高强度吸能式车体”。

听了这段话你能了解到为什么长安福特在MPV上折戟了吗?显然,没有谁会买一辆操控性能出色的MPV,大家想知道的空间、舒适性一句都没提,甚至连搭载的是马自达2.3L自吸发动机也没说。

当时长安福特还有一个问题,一丁点儿都没有提及这款车是MPV,似乎不想让人知道这款车是MPV家用车。原因自然是第三排空间不太够——这是因为第二排座椅不能前后滑动,第三排基本就是儿童座,也就丢失了MPV的卖点。为此长安福特还专门定义了一个新的细分区隔:SAV运动型多功能车。

可问题在于,如果不是MPV,那S-MAX为什么要卖20万元呢,消费者买一辆蒙迪欧就很好了嘛。

多年以后,宝马也用了这个“SAV”的定义,不过人家是用在了宝马X系列上,这样消费者至少不会排斥一辆SUV是运动的。

多年以后,长安福特也没有导入下一代S-MAX,反而是同处于重庆的力帆,抄袭了下一代S-MAX的造型,命名为轩朗。

11) 本田思域

本田在1998年的时候找了广州成立广州本田,雅阁上市之后大获成功,之后奥德赛、飞度也攻城略地。不过因为本田一直和东风有很紧密的联系,所以在2003年东风本田合资公司成立,到2004年本田就把CR-V导入了东本,让东本赚得盆满钵满。

到了2006年上半年,东本迎来了第二款车,第八代思域。那时候思域放到整个家轿市场还是颇具竞争力的,毕竟思域在北美市场是能够和花冠匹敌的车型,另外1.8L发动机比当时很多竞品主打的1.6L动力更好,油耗更低,被东本宣传为 “黄金排量”——然而不幸的是,后来这个排量无法享受到1.6L购置税减半政策,东本销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当然,在2007年之前思域的销量还是很拔尖的,八代思域当时用了很有科技感的双层仪表盘,速度显示是数字化,而转速表则是中置,很有运动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思域这个中文名一直到2007年5月才定下来。

在广告上除了思域的信息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东本还借用这条广告进行经销商招募,说明那时候东本已经意识到之后销量还有一波大增。

12)郑州日产奥丁

郑州日产那时候主要是卖皮卡和硬派越野车,主打大宗消费市场,也就是工具车类别。奥丁其实就是悬挂东风标的帕拉丁改型,还是在皮卡底子上做的SUV车型——是的,那时候郑州日产就开始用SUV的定义了——用非承载式车身,后悬挂还是螺旋弹簧结构,稍微不同的是帕拉丁的钢板弹簧更偏向于城市舒适性。

奥丁主打的卖点还是经久耐用和省钱,高配车型用的是日产QD32T柴油发动机以及4AT变速箱,而且还有电控四驱转换,对于那时候的工具车来说还是很高级的。销售方面,则更多是电网、水利或者城市建设这些事业单位才会购。

13) 斯巴鲁傲虎

斯巴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也并不晚,差不多2004年就开始出口车型到中国了。到了2007年,斯巴鲁已经把旗下五个车系中全部四轮驱动精品车型取全球同步的策略引进中国,包括Legacy力狮3.0R、Legacy力狮旅行轿车2.0R、Outback傲虎3.0R、Impreza翼豹2.0R、Tribeca驰鹏,还是很执着的。

广告中出现的傲虎是这款车型的第二代,尽管有3.0L和2.5L两个排量进口到国内,但是主打的显然是低排量的2.5L车型。斯巴鲁并没有用SUV车型来定义这款车,而是强调这款车是兼具旅行车和休闲车于一体的“纯正”多功能旅行车,并且也把左右对称全时四驱系统印在了上面。想想看,如果那时候斯巴鲁愿意大力传播傲虎的SUV特性,而非小众化的旅行车,说不定能够争取到更大的份额。

当然那时候傲虎的价格也不便宜,报价是35.98万元,属于在合资紧凑SUV和进口豪华品牌中型SUV的中间地带。只是很快,广汽丰田就导入了7座中型SUV汉兰达,那时候3.5L排量的汉兰达也不过40万元出头,让傲虎这样的小众车型很难有竞争力。

文|JackieLXX

图|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灵魂的碰撞 Flyme Auto能为领克08带来什么?

汽车贴膜适合的品牌有3M汽车贴膜、LLUMAR龙膜汽车贴膜、V-KOOL威固汽车贴膜、Letbon雷朋汽车贴膜、Johnson强生膜汽车贴膜。

1、Johnson强生膜汽车贴膜

自Johnson(强生)玻璃膜进入中国以来,中国中材代理的Johnson(强生)玻璃膜就以其非凡的品质迅速赢得了广泛的用户,树立了世界名牌的形象,先后获得了建设部、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颁发的优秀产品奖、绿色杰出贡献奖、推荐品牌等等。

2、Letbon雷朋汽车贴膜

厦门彰泰隔热膜有限公司,Letbon雷朋,国内中高档汽车隔热膜行业领先者,福建省著名商标,美国IWFA隔热膜协会会员,产品具有高隔热/高率/私密/防护等特点。

3、V-KOOL威固汽车贴膜

上海海晏威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世界上首款能够筛选光谱的智能性窗膜,其隔热功效享誉全球,被誉为“千年来的百明之一”,深受欧洲顶级汽车生产商的青睐。

4、LLUMAR龙膜汽车贴膜

伊士曼(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LLUMAR龙膜,世界上受尊敬的高性能窗膜品牌,具有显著的防划伤功能,世界500强,领先的特种化学品公司龙膜,世界上最受尊敬的高性能窗膜品牌,是由世界上最大的窗膜生产商CPFilms公司生产。

5、3M汽车贴膜3M公司创建于1902年,全球总部位于美国明苏达州的圣保罗市。作为一家世界领先的多元化科技创新企业,3M的产品和技术早已深深地融入人们的生活。100多年以来,3M开发了近七万种产品,从家庭用品到医疗产品,从运输、建筑到商业、教育和电子、通信等各个领域。

揽境上市,一汽-大众既往开来再向上 | 汽车产经

点燃魅友的期待值只需要一句话:不在你辉煌时慕名而来,也不在你低谷时转身离去。

恐怕连白永祥自己也没想到,这句在MX4时期诞生的名言,竟然可以跨越一代人的青春,用在魅族20的发布会上。

而这一次魅族的回归,又有了新的加成,与领克的深度绑定带来了全新的内涵。

作为领克车主和魅族粉丝,这场盛大的“双料”发布会给予了我如同过年般的体验。尽管沈子瑜面对魅友的热情有些难以招架,但听到一声声的“无魅友,不魅族”,一些尘封已久的回忆终究还是让我鼻头一酸。

3月30日,魅族和魅友都有了一个新朋友——Flyme Auto。借着领克08的先行热度,以软件为载体的手机行业与汽车产品再一次迎来了体验上的无缝融合。这既是灵感和理念的碰撞,也是魅族在并入大厂后,首次展现自己在软件开发方面的能力。

当领克的车机有了魅族的灵魂,一场真正属于智能座舱的盛宴,就此拉开了帷幕。

为了提炼观点,我们将从三个方向出发解析领克08与Flyme Auto。

●关于领克08——全新的意境设计理念,不变的都市对立美学

在这场以魅族牵头的发布会中,领克08成为了魅族20系列的绿叶。某种意义上,称它为手机史上最昂贵且最有价值的官方配件毫不为过。当领克08缓缓开上舞台,魅友的掌声和欢呼没有丝毫敷衍,他们显然知道这款车型在魅族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从定位上看,领克08是领克品牌2.0时代的设计先锋,这款全新的大5座新能源中型SUV有不少前缀定语,但当你真正见过它,就知道领克在构思都市对立美学的理念时,有多么前瞻性的思想与眼光。

领克08的灵感来源于The Next Day概念车,全新的日间行车灯与可发光的LYNK & CO标志是传承下来的重要元素。新能源时代,千篇一律的产品并不讨好眼球,有个性的设计反而会创造无限的可能性。

以此为灵感,领克赋予了都市对立美学全新的样貌,没有了“青蛙眼”与圆润的线条,领克08更注重产品的锐利与赛博朋克式的视觉观感。它会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契合感,就像魅族20系列的手机就该是直屏与不锈钢边框,领克08也具备了令人一眼识车的能力。

诚然,这种能力需要靠细节堆叠起来,所以我们见到了隐藏式的门把手、无框式的后视镜、集成在高位刹车灯上的雨刷器、以及凹凸有致的前后灯组等等。领克的全新理念深深影响了同集团下的其它产品线,比如吉利旗下极氪的全新车型就有了领克08的影子。

对于配置的解读现在并不全面,毕竟领克08要等到上海车展时才会正式公布参数。但事到如今,我们依旧可以通过一些简要的信息勾勒出产品的轮廓。

它的长宽高分别为4820/1915/1685mm,轴距是2848mm。高配车型的轮圈尺寸为21英寸,会有旷晶绿和曜日银等新配色。而在车内,我们会看到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和AR-HUD,结合三种不同配色的内饰以及哈曼卡顿的音响,领克08无疑带来了一套令人兴奋的内饰组合。

这些配置的核心亮点,全部交由15.4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展现。它的硬件自然优秀,像2.5K的分辨率和8.2mm的屏幕边框,几乎是把一台平板电脑搬到了车机上。但究其根本,Flyme Auto仍是其最大的亮点。

在动力总成尚不明朗的前提下,我也不想再吊大家的胃口。既然有了魅族20系列铺路,那我们就将Flyme Auto分为“有机”和“无机”两个部分,分别展现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交互体验和性能优势。

●关于Flyme Auto——结合魅族产品,体验无界生态

魅族20系列的预热时间之久,已经到了官方也要在发布会上拿出来玩梗的程度。不过也许是新机的光环过于耀眼,魅族20系列的顶尖产品“魅族20 无界版”反而成为了保密工作的最佳受益者。也正是基于这台产品,Flyme Auto的呈现才独具魅力。

在用手机作为硬件基础的情况下,Flyme Auto能实现的效果简直令人咋舌。比如,当你携带魅族的手机上车,那车机的中控系统会无缝切换到手机映射模式,此时手机端接收到的信息都可以在车机屏幕上呈现,甚至还能实现小窗模式的运行。

这种统一化的交互体验,展现了Flyme同账号但下不同终端的融合能力。领克为了让无界的概念具象化,联手魅族将Flyme Auto打造成了一套真正的万物互联系统。

我们试想一个最常见的场景:

用户带着手机准备上车,UWB此时打开了车门锁。当用户上车后,手机与车机系统无缝衔接,用户正在用手机听的歌曲可以直接在车机系统上接力播放,而规划好的导航路线也能直接在车机屏幕上显示。当发现车机系统又有软件更新时,手机已经通过OTA好的系统直接给车机完成了一次升级。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的臆想,而是领克已经能实现的场景。有了手机作为硬件基础,车机系统的交互体验会随着产品的升级而升级。它既可以以月为单位,也可以以年为单位。车机系统的体验,只取决于用户更换手机的频率而已。

按照沈总的说法,传统新能源车共有五域,分别是动力、底盘、座舱、自动驾驶、以及车身。但当Flyme Auto问世后,未来的领克车型会逐步解锁第六域——手机域。

让手机作为整车域控制器中的一部分,这显然是个大胆的想法。不过正如沈总所言,未来不能与手机实现互联的车机系统注定会被淘汰,万物互联的脚步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想法而一直原地踏步。在技术支撑起可行性之后,手机域的到来或许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事实上,领克品牌在刚刚诞生时,就提出了要做“车轮上的智能手机”的概念。如今联手魅族打造Flyme Auto,完全是一次深谋远虑的品牌建设。突破车机系统的封闭生态,结合手机恐怕是当下最优的解决方案。

如果以Linux作为底层开发,那未来的交互体验一定会有深深的割裂感。就像Mac用户熟悉了操作逻辑后很难不用iPhone一样,领克和魅族也希望未来每一个领克车主的手机都能是魅族的产品。

诚然,有些用户自然不希望被硬件束缚,或许是像我这样的科技爱好者,或许是习惯了其它产品的生态圈。但即使在没有魅族手机作为硬件基础的情况下,Flyme Auto仍然能凭借其本身的性能优势,对其它同类系统进行“降维打击”。

●关于Flyme Auto——天生自带光环,独行无惧挑战

在聊性能之前,我想先说一个被很多车企忽略的产品点。

也许是软件在实用性方面的优先级较高,很多企业会忽视颜值在整个交互体验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Flyme的成名,与它清新淡雅的UI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如今,Flyme Auto也继承了这个优势。

即使是独立的Flyme Auto,它的界面设计依旧有浓浓的魅族味道。在经历了安卓返回手势的几代更迭后,Smart Bar兜兜转转竟然以另一种形式来到了Flyme Auto上。它的出现不仅融合了空调与Dock上的关键信息,在不同场景下也可以适配用户的操作习惯。

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全新设计的时光引擎和天气引擎,它分别带来了类似于Alive的天气壁纸和更场景化的如然空调。前者自不必多说,这是很多手机交互系统的经典界面,但在车机上,Flyme Auto还是第一次融入了天气概念。

除了界面更优雅更好看之外,实时的天气变化对于驾驶员而言也有着实用意义。而如然空调也是类似的理念,用户也许不了解摄氏度下的体感温度,但当Flyme Auto带入“寒露、晨风、暖阳、壁炉”等场景后,用户对于温度的需求就会更加明确。

支撑这些引擎的核心,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亿咖通芯片。领克08搭载了安托拉1000pro的计算平台,它集成了两颗高算力的7nm自研芯片——龙鹰一号。这个计算平台的算力相当于两颗高通骁155,NPU总算力达到了16TOPS。如果没有它,那Flyme Auto上所有靓丽的视觉效果都无从谈起。

作为第一批领克03的车主,我几乎是见证了领克品牌的车机系统从“差强人意”到“降维打击”的全过程。如今Flyme Auto和亿咖通芯片相继问世,我除了感慨科技的发展之外,更多还是为领克品牌愿意吸纳用户的意见而感到欣慰。

有了性能支撑,Flyme Auto可以大胆的启用小窗模式和功能丰富的Aicy语音助手,这都是Flyme在手机端饱受好评的功能。而像三指捏合返回桌面和一镜到底的动态运镜,则是彻底把Flyme Auto的易用性和美观度融合在了一起。

当然,作为Flyme Auto的首发车型,领克08还配备了60W有线充电和50W无线快充,后者的充电功率理论上可以让手机在半个小时内补能完毕。结合领克08泄露出来的动力信息,这个速度可能只比充满领克08的电池稍微慢一点点。

●总结

我不想过分强调我是领克车主和魅族粉丝,这会显得刻意。但事实上,我曾经都为了这两个品牌而冲动过。它们有一种相似的魅力,就是那种“如果现在不买似乎整个青春都会充满悔意”的感觉。

只谈体验的话,无论有没有手机的硬件支撑,Flyme Auto的重要性都足以写入到领克品牌的发展史中。它拯救了魅族品牌,也给领克不那么耀眼的车机系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纵观如今的汽车市场,将手机系统的体验完美复刻到车机上的企业,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领克与魅族作为后来者,它将某些功能和技术带到了新的高度。即使剥离粉丝滤镜,我也仍然愿意给它一个“即将为车机系统带来一场革命”的评价。

坦率讲,魅族 flymeauto打通了手机和车机最后的屏障,带来了两者之间无缝衔接的应用体验。领克08由一车机,一手机,形成一个更为完整和全场景的智能座舱,也避免了车内和车外使用中割裂感,真正有了无界限的智能出行感受。领克08和魅族的深度绑定,是一次拥抱趋势的双赢。

沈总说著名的企业往往会走V字型的发展路线,苹果和微软都是如此。那已经经历过低谷的魅族在携手领克品牌之后,或许距离它们的辉煌,已经不远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指臻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试驾极狐阿尔法T,造车新势力2.0?

自上海车展首次亮相两个多月后,6月24日,代表一汽-大众品牌新高度的旗舰SUV揽境在西安正式上市。

选择在西安举办发布会,一汽-大众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西安,十三朝古都的底蕴与近年来掀起的年轻创新活力融为一体,让传承与发展成为这座城市的关键词。而对于一汽-大众而言,传承与发展同样是揽境的标签和使命。

一个月前的5月21日,一汽-大众刚刚迎来自己的三十周岁生日。作为一汽-大众三十周年后大众品牌推出的第一款车型,可以说,揽境承载着一汽-大众过去30年的品牌和技术积淀。但与此同时,作为大众旗下尺寸最大、售价最高的SUV,揽境更承担着开拓全新市场,带领大众品牌继续向上的使命。

积淀三十载的集大成之作

从产品上来看,作为一款别具意义的车型,可以说一汽-大众不仅在揽境身上凝聚了自己30年来对中国消费者的深刻理解,更将大众品牌的最前沿科技和最新设计加诸其上。

揽境基于大众MQB41B平台打造,5152mm的车长和2980mm的轴距使其成为目前大众全球最大的旗舰SUV,尺寸比奥迪Q7、宝马X5都要大。前排头部横向空间达104mm,肩部空间1523mm,肘部空间1648mm,极具空间优越性。揽境的尺寸优势不仅体现在前排,二排、三排的腿部及头部等空间设计同样充裕,二排净值空间达1775mm。

作为一款中大型SUV,揽境全系均提供6座/7座两种版本供选择。6座豪华舒适、7座宽敞实用,堪称全能产品。充分满足商务接待和多人家庭出行的差异性需求,真正做到用户多场景需求的全方位满足。

据介绍,揽境6座版本第二排行政级老板座椅除配备电动调节、主动通风、加热等功能外,还内置3D气袋,可实现3种模式和3种强度的气动功能。头部配备的航空睡眠头枕,支持高度调节及头枕侧向角度调节,为乘客提供充分的包裹性和支撑度。

此外,揽境兼顾家庭与商务出行多种场景,越级的静音配置、三区自动空调、哈曼卡顿品牌音响、B柱拉手、21处储物空间、11处USB接口等,真正做到超越大众、比肩豪华,为用户打造陆地宽奢头等舱般的豪华舒适体验。

如果用户想要在户外越野驰骋,揽境的2.5T V6发动机搭配与奥迪S3和高尔夫R同款的博格华纳-瀚德第6代4 MOTION四驱系统,能让用户纵情放肆,实现澎湃动力与稳健操控的绝佳配合。此外,揽境还集成了大众品牌先进的IQ.DRIVE技术和IQ.Light技术,通过主被动碰撞安全、L2+级驾驶、全面的泊车技术以及智慧灯光系统,为用户提供生活中敢用、实用的智能驾驶技术。

拒绝“躺平”,开启品牌向上新阶段

在此次发布会上,除对产品的详细介绍之外,一汽-大众还发布了揽境首席品牌官于和伟倾情演绎的《成就者,成就所有人》品牌故事片。通过于和伟与自己对弈的视角,诠释着成就者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的强者心境。而这种挑战、永不止步的成就者精神,正为盛行“躺平”的当下社会提供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的参考。

事实上,作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最高的车企,挑战、永不止步也正是一汽-大众企业精神的写照。

2021年是一汽-大众成立的第三十年,关于这一年的发展,一汽-大众早在年初时就为自己立下了“启新”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之下,一汽-大众的大众品牌也曾为自己定下具体目标。

在产品方面,大众品牌曾宣布要将自己的产品覆盖度将提升至85%,满足用户3-4代人的产品迭代需求,留住客户15年以上,真正实现“一个品牌”满足“一家人”。在品牌方面,要从产品、设计、新能源、创新、中国力量五方面开展品牌向上攻势,强势树立大众品牌高端中级的市场地位。

而此次级别更高、售价更高的揽境的到来,正是一汽-大众在向着此前的目标不断推进。

从产品覆盖角度来看,在国家“三胎政策”的引导下,揽境的推出不仅正当其时,也势必成为未来更多家庭用户的主流选择。而在品牌向上层面,外观、空间、性能上的出色表现也势必让揽境有了更多创造一汽-大众品牌全新未来的可能性。

写在最后:

根据此前发布的产品规划,今年是一汽-大众的产品大年。除已经上市的ID4 CROZZ和揽境之外,接下来,纯电动车型ID 6 CROZZ以及中期改款的探歌等也将陆续上市。

而在企业经营与品牌建设上,自去年底全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以来,一汽-大众的数字化改革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在这个依靠创新和变革才能获得发展的时代,表面来看,一汽-大众的路径正迎合了时代要求。而随着变革的推进,我们也不妨期待一下一汽-大众将展示出一个怎样的未来。

24万起的ARCFOX αT,会是北汽新能源的救命稻草吗?

文/马骁进

在极狐试驾会前近一个小时的Workshop中我似乎只记住了一句话:我们是造车新势力2.0。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曾经东风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岚图自称为“造车新实力”的往事。那么这些由传统主机厂主导、坐拥顶级、张口就是为了国家生态建设而奋斗的新品牌们,到底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在开始讲产品前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下这个年轻的品牌。在车的尾标上可以看到“蓝谷麦格纳”字样,极狐的“双亲”正是北汽蓝谷和麦格纳。

北汽自然不用多说,有60多年的造车历史,是国内五大汽车集团之一。而麦格纳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觉得有点耳熟,它是一家世界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和整车制造企业,奔驰G-Class、宝马5系、捷豹E-Pace等产品都曾由麦格纳代工。

ARCFOX在2016年成立,极狐的中文名称更是今年下半年才刚刚发布,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但是有了北汽和麦格纳的背书,极狐很快便开展了同华为、博世、SK、哈曼、西门子等国际一线大牌的合作,并在今年10月推出了首款量产车——阿尔法T。

极狐其意就是北极的狐狸,北极象征着坚持自我、不畏挑战,而狐狸则是取其智慧、优雅和灵敏的特点。北极狐的元素不仅出现在了品牌名和LOGO上,在阿尔法T的外观风格中也可以看出对北极狐的仿生。

曾经担任过阿尔法罗密欧和大众集团设计师的德·席尔瓦操刀了阿尔法T的外观。车头部分最吸引眼球的当属三角形的头灯组,狐狸的神韵即刻出现。此外,由引擎盖隆起和下包围线条组合形成的“X”造型已经成为极狐的家族元素,今后还会出现在更多的量产车型上。

阿尔法T的长宽高分别为4788/1940/1683毫米,轴距2915毫米,定位于中型SUV。在它的侧身可以看到隐藏式门把手、悬浮车顶、双腰线等时下流行设计元素的出现,为了营造出一些运动氛围,车顶从B柱后开始下溜,不过这也对后排头部空间产生了负面影响。还需要提及的是阿尔法T的充电口位置设计在了前翼子板上,需要车头入库充电,对于空间狭窄的车位来说还是有些考验技术的。

在C柱的位置,前面提到的“X”家族元素又一次出现,这次是由镀铬饰条、尾翼、后风窗拼接而成,在细节上也下足了功夫。

阿尔法T对于空气动力学的考量也细致入微,除了前包围两侧的通风孔和隐藏式门把手,还在尾翼上做了镂空设计。一系列的努力带来的是0.271cd的风阻系数,在SUV车型中已经很优秀了。

车尾使用了很多凌厉的线条使得其视觉感受更为立体,被称为地平线的贯穿式尾灯周围有些黑化处理,点亮效果更深邃。

不知道从何时起,屏幕的数量和尺寸成为了衡量科技感的重要标志,似乎使用触控就是先进的高级的,而实体按键就是落伍的。我一直疑惑,全大屏真的好用吗?

极狐是一个定位于高端新能源的品牌,所以阿尔法T的内饰也在极力的展现科技与豪华。液晶仪表+中控大屏+功能触控屏+HUD抬头显示的组合不算创新,但横置20.3英寸的4K带鱼屏确实罕见。这块屏幕的显示效果和触控流畅程度都不错,但其系统并非开源,目前能够提供的功能也相对有限。

车辆大多数的功能控制被集中在了中控下方的触控屏中,但空调风向这种基本操作也需要在二级菜单中滑动调节让我很难接受,使用便利性大打折扣。或许有人会说使用语音控制来操作更方便,不过在我一天的试驾中,阿尔法T的语音识别几乎没有成功过。

阿尔法T内饰的选材用料都对得起它24.19-31.99万元的售价,只是传说中的麦格纳制造工艺似乎并没有在它身上显现。副驾前方的缝线歪歪扭扭,气囊盖也不太平整,再三确认这就是量产版本车型后,我觉得做工这方面还是有进步空间啊。

阿尔法T提供了5款车型,工信部续航分别为480公里、653公里和600公里,驱动形式有前驱及四驱两种。此次试驾在场地中使用了四驱性能版车型,而开放道路上则是使用了前驱版车型。

最大功率218马力,峰值扭矩360牛·米的前驱版日常行驶绰绰有余,得益于电动机的输出特性,加速时还有那么些推背感。如果对动力有更多的要求,有着435马力,720牛·米的四驱性能版一定能满足你,悄无声息的快甚至比超跑来的更刺激。

动力上的畅快感在很多电动车上都能体现,阿尔法T的底盘功力才是我印象最深的点。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使用了大量的铝制材料,加之麦格纳的底盘调教,阿尔法T的底盘有种罕见的厚重感,且减震阻尼的设定恰到好处。

众所周知,在2020这个新能源强势崛起的年头,北汽新能源销量下滑超过了70%,日子属实有些难熬。另一方面,悉心打造的极狐终于赶在年末发布了首款量产车,有着最高653公里的续航、L2级驾驶、智能车机、麦格纳制造工艺和一大堆世界顶级供应商加持,理论上来说,这应该是一款相当强势的产品。

经过一天的体验,我认为阿尔法T在一些纬度可以称得上优秀,例如底盘质感、内饰用料、座椅舒适度。但平心而论,仅依靠阿尔法T也很难为北汽新能源扳回一城,它的品牌知名度不高、车机功能匮乏同时语音识别较差、自动变道功能屡试屡败、细节处做工欠佳。希望北汽与麦格纳能够再深入一些,悉心打磨下这款产品,OTA一些缺陷,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造车新势力2.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日,ARCFOX(中文名极狐)旗下的首款车型αT正式上市,指导价为24.19万~31.99万,共推出续航里程为480km、653km和600km三个版本车型,新车定位高端智能纯电中型SUV。

我们都知道,2020年是造车新势力的分水岭,活下来的品牌都在为生存而努力交付,夭折的品牌基本都折在了“钱”上。因此在这个时间点还能入局新能源市场的新品牌,基本上既不能缺钱,还得有背景,比如华人运通旗下的高合、东风旗下的岚图、恒大旗下的恒驰。这其中除了高合公布了售价,其它品牌还停留在概念阶段。

而此次上市并交付的ARCFOX?αT,无论它的名字多洋气,始终绕不过去的背景,就是北汽新能源。

此次ARCFOX极狐选择在北京的新地标首钢园举行上市,这是一座前沿科技与传统工业相结合的新晋网红打卡地标,也预示着北汽这个老牌传统车企转型的决心。

事实上北汽新能源绝对算是国内布局电动车市场最早的一批企业之一,也享受过市场与政策的红利。旗下EU系列新能源车型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稳居电动车销量的头把交椅。不过,即便做到了具有市场前瞻性的布局,但新能源市场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是北汽始料未及的。换句话说,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纷纷赶超,北汽这艘大船虽然出发的早,但是速度既慢又不够灵活,现如今已经处在了掉队的位置。产品定位过于低端,同时也缺乏卖点,尤其是从今年的销量跌幅来看,北汽新能源已经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传统品牌要转型,年轻化、高端化似乎是必经之路,而北汽新能源这次的转型可以说不得有失,因为从ARCFOX极狐这个品牌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北汽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底儿。

首先,ARCFOX极狐这个品牌属于蓝谷麦格纳,是北汽蓝谷与麦格纳共同出资打造,虽然是中国自主品牌,却是合资工厂身份,因为双方的持股占比为51:49。前者北汽蓝谷负责购、营销和渠道,后者麦格纳负责生产和制造,这也是麦格纳最擅长的工作。

作为世界著名的大牌代工厂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拥有一套完整的制造工艺规范MAFACT。我们最熟悉的奔驰大G,就诞生于这家奥地利工厂,同时麦格纳也是宝马、捷豹等品牌部分车型的代工厂。此次北汽与麦格纳合资的工厂,也是其首次在奥地利格拉茨以外设立整车制造厂。从本人在北京车展的实车体验来看,制造工艺这块ARCFOX确实是拿的出手的。

其次北汽新能源深知高端路线的转型,光靠自己手下的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否则自己也不会一直在低端电动车市场苦苦挣扎。因此ARCFOX极狐这次选择了行业中著名的70家零部件供应商跟自己合作。比如西门子法雷奥、博格华纳负责电驱系统,韩国SK提供电池组、哈曼的喇叭、福耀的玻璃,还有华为5G芯片、博世电控系统等等。

当然,有了好的原料不一定能炒出好菜,所以麦格纳工厂的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除了供应商的舍得下本儿,ARCFOX极狐还有一处烧钱的部分,就是渠道了。我们知道许多造车新势力品牌即便产品十分出色,但是渠道发展的速度,才是决定最终交付能力的关键,而渠道的建设,同样离不开钱。

ARCFOX极狐作为传统品牌的转型之作,用的是传统4S店和品牌直营体验店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发挥传统经销商在销售、售后方面的优势,也能通过体验店的方式提升品牌形象。不过,之所以现在大部分消费者还见不到这个品牌的店面,是因为ARCFOX希望先在自己的大本营北京探索出正确的经营模式,再推广到全国。这种方式既可以省去先期品牌建设过大的营销费用,也能看出北汽新能源这次对ARCFOX的品牌发展十分谨慎。毕竟ARCFOX极狐这个品牌从亮相到ARCFOX?αT上市已经一年有余,北汽新能源这次显然希望能够准备充分,不急于求成。

前面提到的品牌层面的背景,虽然北汽新能源是先行者,但是作为一个造车新势力品牌,ARCFOX却是后来者,如何能在激烈地竞争中立住脚,还是要看产品本身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在如今这个造车新势力秀造型、比屏幕、拼性能、研发自动驾驶的大环境下。再想出什么新鲜的花样,似乎也难以另辟蹊径。

ARCFOX极狐的观点是,既然做不到新鲜的,就把现有的做出品质。

还记得在北京车展接触这款ARCFOX?αT之前,我实在看不出这款30万价位的车型究竟有什么卖点。不过这套由著名汽车设计大师德·席尔瓦操刀设计的外型,简约的风格倒是让人易于接受,相比走个性的路线,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审美,才是一个新品牌最务实的作风。同时这套并不激进的设计语言,配合隐藏式门把手和大尺寸轮毂,让ARCFOX?αT的风阻系数仅为0.27Cd。

相比外型,ARCFOX?αT的内饰特点更鲜明,因为这款车内饰的屏幕不是最多的,但却是最宽的。中控屏幕用20.3英寸的超宽4K屏,不但画质清晰,而且支持分屏显示,画中画功能。同时搭配10.1英寸操控屏幕、12.3英寸液晶仪表、8英寸HUD抬头显示实现了四屏互联。同时支持手势识别、语音交互、声纹识别和人脸识别在内的多围识别功能。

这套系统好不好使另当别论,但我清楚地记得在北京车展首日我拍摄这款车的时候,至少三拨不同团队来调研这台车的操作系统,每个功能演示都不放过。看来先不说用户层面,在同行之间这套系统已经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ARCFOX?αT还有一个亮点值得期待,就是其机械素质。除了底盘由麦格纳奔驰大G团队调教,这款车还使用了上钢下铝的车身结构,配合20寸米其林Primancy?4轮胎,性能版车型拥有4.6秒的加速成绩。长续航版车型拥有NEDC?653km的续航表现,顶配车型还提供电动车中首创的自适应四驱系统。

评中评说:

虽然ARCFOX?αT还有不少值得把玩的产品力,但是始终掩盖不了其作为造车新势力中后来者的身份。即便有北汽和麦格纳为依托,作为一个全新品牌,先入为主的优势已经不在。同时ARCFOX?αT?位于24~30万价位,上有特斯拉和蔚来的打压,下有比亚迪唐和传祺Aion系列的竞争。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它们在产品力和渠道方面都已经具有更大的优势。ARCFOX?αT作为后来者,即便北汽不容有失,想要脱颖而出,势必要付出比当年更多的精力和努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品牌 # 汽车 # 中国